10月2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致敬志愿軍將士。而此時,在城陽棘洪灘街道小胡埠村,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志愿軍老戰士王道盛,早已坐在電視前觀看現場直播,腦海中不斷涌現出曾經炮火連天的戰爭場景。“滴答滴滴答滴……”作為一名通信兵報務員,這是王道盛最熟悉的聲音,負責電臺期間,他需要24小時值守,上傳下達,準確迅速,容不得半點馬虎。常常陣地在哪里,他就背著報話機沖到哪里,在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挨餓受凍,最后靠著一把把雪水充饑活下來。“現在時代和平,不用打仗,國家強大,日子也變好了。”王道盛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內心感慨道。
唱起戰歌踏上征程
23日上午10時,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通過電視全國現場直播,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道盛坐在家中準時收看,胸前還佩戴著曾在戰場上兩次榮獲的三等功勛章。盡管歲月已過70載,曾經的少年已到耄耋,但看著電視提起那些炮火連天的歲月,這位曾身在其中的老戰士眼里逐漸泛起淚光。
年輕時的王道盛。
講起抗美援朝,今年91歲的王道盛依舊清楚地記得自己出發入朝的時間:1951年2月26日,農歷正月廿一。那年,他22歲,剛剛參軍入伍不久,就加入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兄弟三人,我排行老二,大哥成了家,弟弟還小,沒有多想就決定要上前線。”因為曾在學校上過學,受過文化教育,王道盛在26軍76師226團成為了一名通信兵,負責報話機發報工作。“從家里出發要先去煙臺萊陽部隊集合,換上軍裝后,一路坐著火車趕赴遼寧,隨后跨過了鴨綠江。”回憶起當時出發的場景,王道盛說就像歌里唱到的那樣。說到這,老戰士就唱起來: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
背著電臺連走一天一夜
“現在和平,不打仗了,真好。”王道盛一邊看著電視直播,一邊不時地默默感慨。對于眼前這位親歷過戰爭的老戰士而言,沒有什么比戰爭更讓他記憶深刻的了,用他的話說:哪怕是缺點吃的喝的,只要是和平日子,就沒什么過不去的,現在的生活要珍惜。
在戰場上,王道盛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用報話機將收到的無線電信號準確快速地傳遞給譯電員,接著譯電員翻譯成文字向上級報告。“當時電臺沒有交流電,就用干電池,兩塊連起來放里頭就能發。”作為報務員,電臺是王道盛的武器,走到哪里就要帶到哪里,負責電臺期間就要日夜24小時值守。他回憶,當時戰地多是山地,有一次背著40斤電臺轉移陣地時,連走了一天一夜,后背的肉被磨爛出血。“當時班長就說:脫下鞋來,墊在背上!”王道盛說,于是他就光著腳一路走一路背,到最后腳底被磨破,腳后跟磨得露出骨頭。“軍隊在哪兒,報務員就在哪兒,沒有正式地點,自己沒有經驗就跟著指令走。”王道盛說,報務員工作需要時刻準備好,因為每一份指令都可能影響到前方戰士的作戰方略和安危,任務緊時一天最多發出過30多份電報。
肩上背炒面低頭喝雪水
由于戰場氣候嚴寒,經常是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報務員雙手需要長時間暴露在外,手上的凍瘡一直沒斷過。“冷的時候就搓搓手,跺跺腳。”王道盛說,除了冷外,因為經常需要在挖好的防空洞里掩藏,他們每人會在肩上背一袋子炒面,一袋吃五六天。“一把炒面一把雪水,就這樣吃。”王道盛回憶道,吃完炒面沒吃的了,敵人的炮彈又在洞外不停地轟炸,就只能餓著肚子喝雪水,經常五六天吃不上飯。一次在一個積水沒過小腿的山洞里,摸塊石頭坐在上面,在洞里靠著雪水撐過了三天,而頭頂外的洞口早已被炮火打成了散土……
“因為猜到我們沒有糧食了,敵人的飛機就會投放罐頭,只要我們人一出來就進行轟炸。”說起當年,老戰士眼里不禁泛起淚光:“沒有辦法的時候就會出去五六個人,但回來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兩個……”看著身邊的戰友倒下,王道盛說自己只要活著一天,就要擔起一天責任,守好報話機。“當時已經顧不上怕了,就想著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70年過去了,回憶起有關那段烽火歲月的種種,這位老戰士的語氣依舊堅定而有力。
兩次戰役榮立三等功
在老戰士的家里,整齊擺放著各種參軍的榮譽,由于表現突出,他先后在1951年8月的斗流峰西方山戰役和12月的五圣山抗擊戰中兩次榮立三等功。“有一次半夜起來上廁所,聽到敵人偷偷進攻的腳步,跑到前面看準后回來報告了班長。”王道盛說,后來查看無誤后,我們及時上陣擊退了敵方,避免了更大損失。作為報務員,王道盛也背著報話機上過戰場,有一次,炮彈從他身邊猛然擦過,彈片傷到了右腿,至今仍留有痕跡。
王道盛獲得的勛章。
從1952年起,為了更好地發電報,王道盛抓緊點滴時間練習發報技術,一直堅守在戰場直至停戰后回國。回國后部隊駐扎在萊陽,王道盛考上沈陽通信學校學習;1954年在參加膠東演習時受營嘉獎;1955年在山東棲霞山地進攻演習中再次受營嘉獎;1956年畢業后又回到部隊并入黨;1957年被任命為26軍77師229團通信連排長;1959年被國防部授予少尉軍銜……
昨天,老戰士所在的退休單位城陽供銷聯社工作人員將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送到家里,為王道盛佩戴好。
看著眼前嶄新的紀念章,王道盛知道,70年來,祖國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譜寫了氣壯山河英雄贊歌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
【對話】
做好犧牲的準備就不怕了
抗美援朝老戰士王道盛。
記者:抗美援朝期間,您覺得最艱難的是什么時候?
王道盛:天寒地凍,沒有糧食,身邊戰友倒下這些都很難,但是我們必須堅持,做好犧牲的準備就不怕了。
記者:現在看著這些勛章有什么感慨?
王道盛:這些都是我們這代人的痕跡,每次看到它們,都讓我想起當年戰爭的場景。從以前開始就會講給孩子聽,想讓他們懂得現在和平生活的不易。
記者: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您有什么心愿嗎?
王道盛:和平。看著祖國慢慢強大起來,我們不用再打仗了,大家生活變好了。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吳冰冰)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