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4日訊 今年重陽節恰逢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這個特殊日子即將來臨之際,青島日報“愛心陪伴”志愿者來到了抗美援朝老戰士家中,聽他們講述那段氣壯山河的歷史,共同展望美好幸福的未來生活。
特殊的敬禮
“敬禮!”一聲口令,青島公交文旅集團三位退伍兵志愿者一齊向一位89歲高齡的老人敬起了軍禮。這位被晚輩們致以崇高敬意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也慢慢舉起了右手回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是23日發生在抗美援朝老戰士劉明聰家中的一幕。
劉明聰老人出生于1931年,抗美援朝時期是1011部隊獨立隊的一名機械兵、副班長。老人現在雖然聽力下降、記憶力也不如從前,但身體還算硬朗??吹街驹刚邆兦皝砜赐约?,老人十分開心,特意讓女兒拿出了剛剛收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給大家看,嘴里喃喃自語“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姑涝?,保家衛國”。當志愿者們唱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一《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時,老人說“這是我們當年的歌,我年紀大了,好多事記不清了,就記得抗美援朝打仗的時候,好多戰友在我眼前犧牲了,我沒有辦法去救他們,我能活著回來真是命大?!?/p>
志愿者中,孟令永、盛銳和馬成立是三位退伍軍人駕駛員,也是公交文旅集團主動請纓去一線參加疫情防控的首批駕駛員,從今年2月份起在機場連續執行防疫運輸任務一百多天。聆聽了老人的英雄事跡,大家紛紛感嘆艱苦歲月鍛造不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彌足珍貴。如今祖國繁榮昌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這都是對抗美援朝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臨走時,三位退伍兵一齊向這位老英雄、老班長致以軍人最高的禮節——敬禮。老人也顫顫巍巍舉起右手,眼中含著幸福的淚水向晚輩們敬禮。
“那段崢嶸歲月永生難忘”
10月23日,公交市南巴士公司“一路相伴-蒲公英”團隊志愿者和大名路社區黨員一起來到了結對陪伴多年的87歲孟慶賢老人家中。70年前,年僅17歲的孟慶賢,為保衛祖國和平,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美援朝偉大戰爭中。70年后,他與社區及公交志愿者一起追憶歷史、感嘆今朝、展望未來。
孟慶賢生于1933年,16歲參軍,17歲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了志愿軍第38軍的一名步兵?!罢麄€戰爭,作戰條件之艱苦,難以想象?!?孟慶賢回憶,朝鮮的冬天極冷,僅白天的氣溫就能達到零下二十幾度,晚上則更甚。但對志愿軍而言,他們必須要頂風冒雪地前進。“為了防止凍傷,我們都會在腿腳上涂豆油。在老百姓家里烙的餅,第二天拿出來吃的時候凍得跟石頭一樣硬,吃炒面的時候只能一口炒面一口雪?!?/p>
除了天寒地凍的自然環境,志愿軍面對的還有時刻威脅生命的炮火。受裝備條件限制,志愿軍經常受到飛機的轟炸,大部分情況下只能選擇夜間作戰。“我們根本沒有大炮坦克,因為擔心暴露目標,也不能隨便打飛機。大家心里都憋著一口氣。地形復雜,我們就迂回著打,想辦法誘敵深入,就算是冒著炮火前進,也一定要打贏!”
1950年12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后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發起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孟慶賢參與其中,這場戰役讓他永生難忘。
“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該戰役在1950年的除夕發起。當時,我們的心情很復雜,一邊是喜慶的除夕,一邊是炮火連天的戰爭?!泵蠎c賢說,強烈的對比下,他的心中生出一種豪氣激蕩之感,“我相信,我們的奉獻與付出,是為了祖國的同胞們今后能度過每一個和平快樂的新年!”帶著無與倫比的勇氣,孟慶賢與戰友們在戰場奮力搏殺。“教導員犧牲了連長繼續指揮戰斗,連長犧牲了排長接替,排長沒了還有班長。” 孟慶賢回憶,戰斗結束后,有的班傷亡過半,每一場勝利背后都是志愿軍戰士的鮮血與誓言。
講述起那段永生難忘的崢嶸歲月,孟慶賢感慨地說:“我是幸運的,親眼看到了祖國的日漸強盛!現在,我們有了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跟過去再也不一樣了!”在與公交志愿者的交談中,孟慶賢也說出了自己的囑托:“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無數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希望你們能將這份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勇氣傳承下去!”
絕不掉隊的女兵
10月24日,青島市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文娜和工作人員帶著鮮花和慰問品來到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干部李蕓蘭老人家中,為老人送來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案兄x黨和國家記得我們?!碑斃钗哪揉嵵氐貙⒓o念章送到老人手上時,老人一邊撫摸著閃閃發光的獎章,一邊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李蕓蘭出生于湖北武漢,1951年2月隨部隊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是當年武漢唯一參加抗美援朝的女兵。老人當年在部隊主要從事信息接收和宣導工作。老人回憶說,那年冬天,在冰天雪地中,她隨著部隊翻山越嶺,雖然腳上打起了無數水泡,皮肉都凍爛了,但她始終沒有掉隊。由于戰地信號不好,她經常讓戰友把她綁在高高的樹上,接收中央和上級的信息,晚上再將中央的政策宣講給作戰人員,有時還要做戰俘的思想工作?!胺g后來告訴我說,那個戰俘說我很厲害!”提起一次做戰俘的思想工作,老人十分開心和驕傲地笑了起來,像個孩子。
在家中,老人珍藏著很多獎章、證書等紀念物品。最珍貴的一張照片是她跟丈夫的一張合影,多年來一直掛在墻上。老人說,那不是結婚照,而是她跟丈夫從朝鮮一起回到北京時在前門一家照相館前拍的,“當時,我們兩人相互看看,說咱們都沒有缺胳膊少腿地回來了,拍張照片紀念一下吧!”
如今,老人已93歲高齡,但依然保持著早起運動、關心時事和堅持學習的良好習慣。她的一張作息表上詳細地寫著什么時間起床、鍛煉、讀書看報、看新聞等,每天還堅持唱幾首當年的老歌。老人的精神狀態讓前來探望的志愿者生出無限敬意。
“從老人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無論是老人當年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絕不掉隊的精神,還是現在仍然保持積極向上不服輸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將以英雄們為榜樣,傳承弘揚他們身上所展現的非凡品格和偉大精神,在新時代和新征程中創造出新的業績。”李文娜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薛嘉文 韓堯鈺 孫麗敏)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