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6日訊 2013年,平度市白沙河街道63歲的退休干部唐翠軍擔任市人民法院陪審員,從事陪審工作。
退休前,唐翠軍在原張戈莊鎮(zhèn)黨委從事農村基層組織工作,對法律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他想,擔任人民陪審員,這是組織的信任,自己一定不負眾望,努力學習法律知識,盡快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在實踐中逐步適應工作需要。
由于農村一部分群眾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識相對淡薄,有個別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思想比較偏激,致使案件審理不能順利進行。針對這種情況,在開庭前,唐翠軍都提前審閱案件,做到心中有數。在審理調解過程中,與當事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許多案件處理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動之以情 巧調拖欠貨款案
原告與被告二人是個體企業(yè)戶主,被告搞小農具產品銷售,原告出產小農具零配件,二人由于商業(yè)往來一直交往很好。近幾年來由于受疫情影響,被告生產的農機具銷售不暢,企業(yè)接近破產的境地,欠原告的小農具零配件款除交付了一部分,剩余款項32558元未付,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以企業(yè)經營不好無錢償還為由,一拖再拖,原告無奈將其告到法院。
唐翠軍對雙方進行了調解,他對原告說,買賣無情人有情,你倆因經商走到了一塊,稱兄道弟,形同親兄弟,難道就為了幾個錢就把交往多年的友情一風吹了嗎?原告說,為了經辦企業(yè),我已經幫他很多,但他連一句暖心的話都沒有說過,我心里有氣!唐翠軍說他不是知恩不報,遇到疫情,企業(yè)面臨破產,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通過耐心的勸說,原告愿意幫被告渡過難關。
唐翠軍又做被告的工作說,我們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人,互相認識,你是一個很講意氣和情面的人,難道就因為拖欠人家的小農具零配件款, 就讓自己的企業(yè)戴上“老賴”的帽子嗎?被告說,老弟對我的幫助我沒有忘記,只因我現在困難拖著貨款,才叫老弟生氣,我一定想辦法把貨款付上。
通過調解,雙方自愿達成協(xié)議,被告欠原告小農具零配件款32558元,原告放棄16558元,剩余16000元由被告分二次支付,于2021年7月1日前支付2000元,于2021年10月1日前支付14000元,訴訟費614元,減半收取307元,由被告負擔。一起拖欠貨款案得到了圓滿的調解處理。
曉之以理 善斷離婚財產分割案
在審理張戈莊社區(qū)某村一起離婚案件中,由于雙方在分割財產方面互不相讓,開庭兩次,只得休庭。原告女方訴稱,經工作接觸認識,二人辦理了登記結婚手續(xù),婚后生育一子,因原告女方患有疾病久治不愈,不能生育二胎,被告歧視原告不但不給原告治病,反而經常打罵原告,使原告身心受到嚴重傷害,夫妻關系無法維持,為此,請求離婚,依法分割財產。被告男方辯稱,離婚理由與事實嚴重不符,多年來,由于原告患有疾病,導致生育智障兒子,被告積極為原告治病只是未治愈,并沒有不給原告治病及打罵于她,原告對家庭和孩子不管不顧,被告同意離婚,但鑒于兒子智障,無法自食其力,請求在分割財產時給兒子預留部分財產。
據了解,男女雙方在村中建了一個養(yǎng)雞場,財產較多,法官現場進行認真清單,財產總價值30余萬元。被告男方在村中任職過,唐翠軍在鎮(zhèn)黨委工作時經常下鄉(xiāng)到他家商談工作,二人對他印象較好,他主動向法官提出做一下二人的思想工作,爭取調解處理。唐翠軍找到原告女方,心平氣和的對她說:“你們畢竟自由結婚已近30年啦,通過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沒有愛情總還有親情,雖然現在過到了我們不愿看到的這一步,但是作為親生母親,總不能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不管不聞吧!雖然現在你倆在火頭上鬧分離,我想今后你兩還會走到一起的,到那時,我一定來喝你們的團圓酒。”
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二人緊張關系有所緩和。原告與被告自愿離婚,兒子由被告撫養(yǎng),撫養(yǎng)費以部分共同財產折抵。夫妻共同財產歸被告所有。被告付給原告財產補償款9萬元,并于當月底付給原告3萬元,為生活和治病所用,余款分兩年付清,于每年12月30日前交付,案件受理費由原告負擔。一場非常復雜的離婚糾紛案件得到了和平調解處理解決。
勤學苦練 續(xù)寫人生新篇章
幾年來,由于唐翠軍加強了法律方面的學習,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參與陪審的許多案件中都能夠向主審法官提出了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使案件能夠順利辦結,從未出現上訴案件,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唐翠軍已經退休多年了,有些人對他說:“船到碼頭車到站,老牛到了地邊上,應該歇歇啦。”聽到這些他說:“在位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到了真正不能動的年紀,想干還沒有這個機會呢。”
老驥常懷千里志,晚霞盡染九重天。退休后,唐翠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著平凡的工作,做著名不見經傳的平常事,像老黃牛一般不肯松套兒,用辛勤的汗水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增光添彩,續(xù)寫著人生新的篇章。(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毛春波 李曉燕)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