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7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萊西市法院獲悉,該法院開發區法庭充分發揮涉企案件專業化審判優勢,依托“調”字為先、“慎”字托底、“速”字為要、“護”字著陸“四支點”,打好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調”字為先
將“司法護企”理念貫穿始終
“12天就幫我們追回了78萬,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青島某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對承辦法官說道。
2022年7月,原告青島某投資公司依約向被告青島某貿易公司交付價值208萬元的鋼材,但青島某貿易公司一直未付款,青島某投資公司便提起訴訟。
考慮到春節臨近,企業需要資金周轉,開發區法庭法官便積極組織調解,從企業誠信經營、樹立品牌等角度出發引導雙方當事人和平解決糾紛、實質化解矛盾,終于在開庭前成功促成分期付款調解協議。原告于2023年2月20日收到了第一筆貨款。高效的調解效率獲得了雙方當事人的一致認可。
“一判了之可能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達成分期履行協議是較為理想的結果,對原告來說可以足額收回貨款,對被告來說也可以緩解還款壓力。”承辦法官趙換說道。
據悉,開發區法庭始終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工作原則,將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妥善化解了大量涉企糾紛,調撤率達57.66%,有效提高解紛效能,減少了企業訴累,護航企業和諧發展。
“慎”字托底
將“盤活企業運轉活力”落到實處
在原告陳某訴被告青島某裝飾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一案中,陳某申請凍結被告的銀行存款32萬元。承辦法官進行必要性審查時發現,被告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未發現有轉移財產的情況,若查封企業銀行賬戶,會影響企業正在辦理銀行授信業務和正常經營周轉。于是多次向原告溝通解釋,最終采取更換標的物形式,以被告名下的不動產作為查封物,替換了對公賬戶的查封,既保護原告的合法權益,又盤活企業運轉活力。目前該案件已依法判決,被告自動履行完畢。
這是法庭堅持“慎”字托底、護航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開發區法庭始終堅持全面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除依法需責令關閉的企業外,對基本戶、流動資產等與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資產慎重保全,能采用“活封”方式的絕不采取“死封”,堅決避免就案辦案、機械執法。
“速”字為要
讓“要素化審理”機制發揮實效
2023年2月,開發區法庭受理某融資租賃公司訴王某保證合同糾紛一案。考慮到該案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標的額較小,符合“要素化審理”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為快速化解糾紛,降低當事人訴訟成本,承辦法官在文書送達時即向雙方當事人送達了《要素化審理告知書》和《民事調解告知書》,經詳細釋明后,取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從立案到要素化審理僅用了7天,且雙方在開庭時當場達成調解,被告現場兌付了第一筆欠款,該案得到圓滿解決。
目前,開發區法庭受理的案件中,60%以上的案件均適用“要素化審理”簡易程序進行審理,辦案周期從2022年的56.02天縮短為48.39天,不僅節約了司法資源,也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因訴訟時間過長造成的損失,及時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也是開發區法庭積極主動踐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的體現。
“護”字著陸
讓“精準釋法”助力企業“立穩破浪遠航”
某職業大學是萊西市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2022年5月,該學校以工程質量不合格為由,將青島某建筑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設備安裝合同》,并由青島某建筑公司支付因設備質量不合格產生的修復及返工等損失費用500多萬元。
工程質量并非小事,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第一時間研究案情、梳理事實,多次現場調研、了解企業建設進度和經營狀況,就本案的爭議焦點、法律適用等問題充分釋法,尋找最優解決方案,并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潛在法律風險進行了點對點業務指導。最終該案成功調解,為企業雙方節省了高達160萬元的鑒定費用。
“帶案調研、普法,真正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點贊!”企業負責人說道。
截至今年3月,開發區法庭主動帶案調研回訪企業9次、送法進企業3次,收集企業問題建議10余項,推動解決9項難題,切實將延伸司法服務職能落到實處,守護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萊西法院將不斷提升涉企糾紛專業化審理能力和水平,以“質效提升年”為工作抓手,發揮好審判的職能作用,提升企業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為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單松源 譚美娜)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