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27日訊 “汽車行駛像蹦蹦床,兒童常絆倒,老人根本不敢走……北國之春小區入口處的道路使用年數長,損毀情況嚴重,人流、車流量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日前,萊西市水集街道“水潤城”數字化平臺接到一條居民求助信息后,網格員戰孟汝立即上報,協調人員及工程機械入場,一天之內便完成維修,如此高效引得小區群眾紛紛駐足、連連稱贊。
在城市社區微治理中,往往存在社區不了解居民訴求,居民訴求反映無門、時間成本高等問題。如何暢通問需于民的渠道,高效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
為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落實落細,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水集街道按照“數據匯集、系統集成、協調高效”的原則,開發“水潤城—城管家”數字化治理平臺,有效搜集群眾意見建議,推動城市治理便捷化、精細化。
水集街道將24個城市社區劃分為188個網格,在小區出入口、單元門等顯眼處張貼了600多處“水潤城—城管家”網格服務二維碼,詳細標注網格負責人、聯系電話、服務區域等信息。居民可以“隨手拍”掃碼查詢網格內的社區資源、便民設施、惠民政策和服務事項,通過“一張圖”助推數字街道全域治理,實現數據共享互通、網格動態化管理,服務居民“一鍵搞定”,真正做到一人一格、精準服務。
作為萊西市主城區,水集街道也是萊西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主戰場。水集街道聚焦環境衛生等突出問題,強化力量、集中攻堅,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根據‘水潤城—城管家’平臺初期摸排梳理結果,初步計劃對群眾意見呼聲較大的路面破損、綠地損毀、臨街建筑物立面破損污損、飛線整治、排污管網改造、衛生死角清理等問題展開集中整治。”水集街道黨工委委員孫毅表示,計劃對糧建大廈等小區整修提升,累計硬化小區路面8000余平,恢復綠化7000余平,整治飛線1000余米,改造排污管網600余米,清運垃圾400余車。
水集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主任孫進利介紹,水集街道充分利用“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網絡架構,組織綜合執法隊員、網格員、志愿者、社區公益崗、網格員、機關干部1000余人及28支志愿服務隊等對轄區內農貿市場、社區小區、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創城重點區域、路段進行常態包聯巡查整治,對衛生死角、亂堆亂放、建筑垃圾、路面破損、綠化缺失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探索全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打造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魏康 魏南歌)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