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底,力爭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6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6%,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
即墨:實施七大工程,提速制造業發展

■連日來,即墨區即發10萬紗錠數字化紡紗智能工廠一片繁忙。該項目在生產全過程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建設新型纖維智慧工廠,用工可由原來的萬錠50人降為10人以下。 梁孝鵬 攝
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6個以上,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家,年內培育瞪羚、獨角獸、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100家……日前,《即墨區加力提速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出臺,圍繞建設制造強區,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央和省、市圍繞促進制造業發展,多次進行專題部署。其中,青島市召開加力提速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針對工業經濟和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抓緊抓實穩產達產、塑造產業鏈集群發展新優勢等10個方面具體部署。
工業是即墨的立區之本,先進制造業是即墨的強區之基。近年來,即墨區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目前已形成六大主導產業,其中汽車產業和紡織服裝產業產值突出、實力雄厚。特別是汽車產業,成為全省25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全市9個投產的整車項目4個在即墨區,去年即墨汽車產業規上工業產值占全市的比重為43.9%,整車產量占全市的41.8%。

■即墨汽車產業已成為全省25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圖為一汽大眾生產線。
即墨也認識到制造業存在一些短板,如主導產業鏈不夠完善、數字化轉型步伐不快等。“行動計劃”的出臺,為即墨發展先進制造業確立了目標和方向。
根據計劃,到2023年底,即墨力爭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6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6%,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85%,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0%以上。圍繞這一目標,即墨區將重點實施工業強基、產業振興、數字賦能、品質提升、綠色制造、生態涵養、要素保障等七大工程。
圍繞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即墨區將發揮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作用,開展“揭榜掛帥”產學研用對接活動,促進海洋防腐、即發無水染色等科技創新成果盡快產業化。推動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圍繞產業需求,開發創新資源,輸送專業人才和高質量科技成果,加大成果轉化力度。2023年,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0個,新增企業研發機構150家以上,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家。
今年,即墨區將提升發展汽車、紡織服裝兩大優勢產業,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制造業產業集群。其中汽車產業,服務保障一汽大眾、一汽解放、一汽解放新能源、奇瑞乘用車等整車企業生產經營,支持一汽解放擴大商用車市場份額、一汽解放新能源實現全面量產,推動奇瑞乘用車項目產能爬坡提升、奇瑞零部件產業園及配套項目建成啟用,推進奇瑞汽車導入瑤光混合動力版車型,爭取一汽大眾導入寶來、奧迪新車型,促進一汽鍛造、青特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全力發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促進集群成勢、重點突破,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新能源產業,推動海爾新能源、中電建海上光電等龍頭項目早日落地,中廣酷特固態鋰電池、京能漁光互補基地開工建設,通裕重工海上風電裝備建成投產,努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隆起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戰略性前沿領域,圍繞創新奇智加快“專精特新”系列企業孵育,推動鵬博士電信傳媒總部投入運營、半導體產業基地正式開工,簽約落地中科海訊上市總部。
在數字賦能方面,即墨區將聚焦園區功能升級和產業鏈能級提升,加快布局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年內新建5G基站1000座。爭取認定市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自動化生產線15個以上,同時引導1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主體。2023年,即墨區將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深入開展“做企業貼心人”服務活動,常態化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為此,成立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頂格謀劃推進全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關工作。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研究制定重點工作和推進計劃,制定具體推進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文/圖)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