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云南昆明市場的大蔥價格持續上揚,幾天內上漲了兩倍之多,大蔥零售價最高到了每公斤15元。平度市南村鎮洪蘭村是全國最大的大蔥交易集散地,輻射周邊即墨、膠州、高密等縣市,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以及東北三省等全國各省市,一年四季不間斷。昨日,早報記者調查發現,來自平度洪蘭大蔥交易集散地的數據顯示,從7月中旬到9月中旬,當地毛蔥每斤批發價格從0.5元漲到了1.4元,精品大蔥每斤批發價從0.8元漲到了2.5元,均創下了5年來的新高。
調查
5塊錢買了3棵蔥
大蔥漲價的情況不只是出現在昆明。經常到農貿市場買菜的市民會發現,島城市場的大蔥、姜等不少蔬菜已經悄然漲價了。
“我們家喜歡吃蔥油拌面,從8月份以來,我注意到大蔥的價格不斷往上漲。”10月27日上午,市民程女士來到北村早市,發現這里的大蔥最便宜的每斤2.8元,最貴的3.5元。“兩個月前,每斤大蔥還不到兩塊錢,現在變成3塊錢,基本上買一根大蔥就要花一塊多錢了。”
在附近的一家超市,市民王大爺花了5元錢買了3棵蔥,“原先5塊錢都能買一把蔥。”在這家超市里,新鮮的小蔥每斤4.68元,大蔥則每斤2.78元。
一些攤販介紹,從七八月份開始,大蔥的批發價格就一路往上躥,他們也隨行就市地上調零售價格。因為大蔥漲價,市民購買的數量也從一買一大捆變成了一斤兩斤地買,一些飯店的用量也少了很多。
與慢慢上漲的大蔥價格相比,大姜的價格漲勢比較猛。還是在北村早市,兩個月前,每斤老姜的價格只有六七塊錢,現在已經變成了每斤13元左右,原先每斤四五塊錢的鮮姜,最高的時候能賣到10元。
一些業戶介紹,最近幾天,大蔥大姜的價格稍微回落了一些,但是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回落的空間不會太大。還有業戶認為,受到大蔥、大姜的漲價影響,后期大蒜有可能跟著漲價。“前些年,有些人炒過大蒜、大蔥和大姜等農產品,今年也不排除有這種情況存在。”一些零售業戶分析說。
蔥姜價一路上漲
城陽蔬菜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陳銘序告訴早報記者,從今年9月份開始,大蔥、大姜的批發價格出現上漲趨勢。
來自該市場的價格顯示,7月27日、8月27日、9月27日、10月27日,每斤大蔥的平均批發價格是1.5元、1.7元、2.5元、2.5元;每斤大姜的平均批發價是6.5元、6.5元、7.5元、11元;每斤大蒜的平均批發價是5元、4元、4.5元、4.5元。也就是說,除了大蒜的批發價格略有回調外,大蔥、大姜的價格一直相對堅挺。
陳銘序說,青島市每天的蔬菜批發量達2600多噸,大蔥、大姜、大蒜作為調味品,所占比重非常小。今年因為前期降雨量比較大,很多蔬菜主產區受到影響,因此部分蔬菜的價格有所上漲,但是供給量比較充足。
陳銘序介紹,他從事蔬菜批發市場管理工作有12個年頭了,根據往年的情況看,蔬菜價格每年都會有一次上漲情況,主要跟天氣有很大關系。
焦點
大蔥大姜批發價創新高
調查完零售和批發市場的情況后,早報記者又趕到了平度市南村鎮,這里的洪蘭中村有全國最大的大蔥交易集散地。
當早報記者問起今年的大蔥價格時,洪蘭中村村主任王聲君如數家珍地給記者說了一組數據:“前段時間高的時候,毛蔥批發價格是每斤1.3元到1.4元,去年同期是0.5元到0.6元,加工好的精品大蔥批發價格是2.5元,去年同期是0.9元。”蔥農王正強則告訴記者:“這波漲價是從7月中旬開始的,毛蔥從每斤0.5元開始,基本上下一場雨就要漲一次錢。漲幅最大的是在9月上旬,當時,我去了一家種植戶家中收購大蔥,本來說好收購價每斤0.85元,但是對方臨時變卦,0.95元一斤都不賣了,直到10多天后,大蔥每斤漲到了1.1元才出手。”
王正強說,從7月中旬開始一直到9月中旬,毛蔥價格翻番,精品大蔥則翻了兩倍多,價格創近5年來的新高。根據往年的情況看,每畝大蔥的生產成本在3000元左右,按照今年的產量和價格,每畝大蔥純收入能達近萬元。“前幾年大蔥的價格非常低,毛蔥批發價才兩三毛錢,今年價格好一些,填補了前些年的損失。”
“今年姜的價格也極高,窖藏的姜前期高峰時候達八九元一斤,當前剛剛從地里收獲的新姜,也要賣3元多一斤。”東閣街道北窩洛村副書記王善高對記者說,鮮姜去年的批發價是1.5—1.6元,今年的價格則是2.7—3元,價格翻番了。去年的老黃姜每斤收購價是3.5元左右,今年達到了7—8元。“這些價格創了6年來的新高。今年鮮姜出口量增加,是價格上漲的一個原因。很多人都把鮮姜儲存在地窖中,等著明年開春再銷售。按照這個情況來看,開春時的姜價還會上漲。”
分析
諸多原因導致價格上漲
分析起大蔥漲價的原因,平度市商務局工作人員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大蔥的批發價格已經連續三四年在低位徘徊,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導致種植面積減少;再就是今年受到天氣影響,雨水比較多,導致很多大蔥主產區的產量降低;最后一個原因是,蔬菜生產和流通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并沒有完全釋放出動能。對此,王聲君在接受采訪時也曾告訴記者,因為受到前期降雨影響,當地大蔥大量減產。
此外,還有一些業內人士分析說,大蔥的價格在短時間出現上漲的情況,除了天氣、產量等因素疊加外,還存在一定的“炒作”行為。這種情況除了在大蔥價格上,在大姜價格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一些經銷商會根據苗情,與大姜種植業戶商談承包價格,提前出資“圈占”了部分大姜。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前不久,就有南方客商以4萬元每畝的價錢,包下了一些大姜,這些大姜出產后,全歸經銷商所有。
記者調查得知,大蔥、大姜、大蒜都可以進行儲存,不少種植業戶,特別是大姜種植業戶,在看到大姜價格連續上漲后紛紛惜售,利用冷庫、地窖囤積大姜,從而出現了明明有貨也不賣,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價格上漲。
平度市大蔥協會會長孫立健認為,很多蔬菜種植戶看到前一年的價格好,就會拼命擴大種植面積,結果一窩蜂地上,導致次年出現低價格,從而進入一個生產的怪圈,導致一部分種植業戶面臨損失,因此他建議種植業戶要理性看待農產品的價格上漲,合理規劃種植。(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陳勇 通訊員 尹光堯 朱業虎)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