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0月28日第14版
■隆德路1號居民樓頂垃圾成堆。
近期,市南區金門路街道銀川西路社區一棟老樓加裝保溫層,當進行到樓頂保溫施工時,施工人員發現樓頂堆放著廢舊家具等垃圾雜物,因清理垃圾需要增加人工成本,保溫施工只得暫停。居民向社區求助,希望盡快將垃圾清理掉,以便樓頂保溫施工。但社區認為樓頂垃圾是居民自己堆放的,讓居民共同籌集垃圾清運費,居民對此不認可。社區沒有該項資金,居民又不愿承擔垃圾清運費,這些樓頂的垃圾該如何清理?
10月14日,市民何先生通過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欄目反映:隆德路1號居民樓頂堆滿了垃圾,希望主管部門及時清理。“這些年堆得越來越多,有租房戶扔的,也有網點飯店丟棄的廢棄排煙設備。”何先生告訴記者,隆德路1號樓是棟老樓,樓上有不少租戶。每有租戶到期搬家,就會將不用的家具遺棄到樓頂。時間一長,樓頂成了雜物堆積點。經過日曬雨淋,廢舊家具朽爛成垃圾堆。
“前段時間老樓外墻保溫施工,整棟樓的外立面做完了,準備做樓頂保溫時,發現樓頂有大量垃圾雜物,施工只能暫停。”何先生說,樓頂廢舊家具是樓上個別住戶丟棄的,但影響了整棟樓的保溫施工。“居民找到社區,希望幫助清理。但社區說是居民自己丟棄的垃圾,就應該由居民自己清理,社區沒有這筆費用。”何先生說,大部分居民并沒有往樓頂丟棄雜物,社區卻讓樓上居民共同籌集兩三千元的垃圾清理費,事情最終沒有結果。
10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隆德路1號樓現場采訪。這棟網點上7層的居民樓共有4個單元,沿樓梯可以直達樓頂平臺。走上樓頂,記者看到,整個平臺儼然一個垃圾場:破舊床墊、朽爛桌椅櫥柜、丟棄的坐便器、破損的太陽能管、生銹的飯店排煙設備……各種雜物堆積得到處都是。
“隆德路1號是沒有物業管理的老式居民樓,樓頂的垃圾需要居民自己清理。”銀川西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測算,清理這些樓頂垃圾大約需要兩千多元清運費,這筆費用需要由樓上居民共同承擔。“前段時間社區曾通知居民每家分攤籌資,但居民沒有交錢,樓頂垃圾只能堆在那里。”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最近他們也接到樓上居民關于清理垃圾的訴求,社區正在研究處理。
“很快進入冬季,如果氣溫驟降,今年我們樓座的保溫施工恐怕就沒法完成了。”何先生對此有些擔憂。但到底該如何處理樓頂積存的垃圾,居民在其中該承擔怎樣的責任?目前還沒有準確的說法和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