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榮成東嶺后村,空氣中散發著蘋果的芳香。田間地頭,忙著采摘的果農喜上眉梢。
“掛果2000畝,收了300畝,再多招些人,就能趕在11月中旬全部采收完畢……”記者在果園里碰到東嶺后村的致富帶頭人——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建東時,他正忙著統計采收進度,計劃再多招兩個人趕工。

“眼下是一年最忙的時候,采摘、運輸……四個果園干活的人就有上千人。”岳建東說,今年翠虹又擴大了種植規模,比往常年忙活不少。
別看現在果園里大家忙忙活活,幾年前的東嶺后村可沒有這番光景。東嶺后村地處榮成市中部,背靠大山,地產并不豐饒,靠種糧食掙不到錢,成片的山地就成了撂荒地。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嶺后人,看著村里一片片荒地、閑地,自小和蘋果打交道的岳建東便謀生了個新想法——依托翠虹果品領辦成立的華峰果品專業合作社,喚醒長期撂荒土地,帶領村民走一條特色富民興業之路。
在這條“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致富路上,他們走得一步一個腳印。果田“插花式”分布沒有規模,就通過租用農民土地,租借農村閑置荒地、場房等方式,建立標準種植基地;蘋果口感不好,便雇用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廣蘋果新品種,指導蘋果套袋、鋪設反光膜、樹枝修剪;蘋果產量上不去,就引進寬行密植、集約栽培的現代蘋果種植模式;蘋果銷路打不開,公司就注冊“翠虹”商標,用過硬的品質,讓蘋果品牌聲名鵲起……
短短幾年時間,東嶺后村大量土地閑置撂荒的景象一去不復還,3000畝現代蘋果種植園產量達到6000噸,2019年銷售收入6000萬元,進一步輻射帶動了周邊三個鎮街8個村成為蘋果生產種植基地,帶動2800余名貧困戶從解決溫飽走向小康。小小蘋果日趨成為周邊地區的脫貧增收的主導產業。

眼下,岳建東不但忙著收,還在計劃著種。新“倒騰”出來的1200畝坡地正在忙著“削高填低”,進行土地平整,計劃在年前完成坡地改造和滴灌設備鋪設,明年三月底四月初,就把新果苗種上。
曾經的撂荒地,成了如今的搖錢樹。靠蘋果種植這把“金鑰匙”,成功開啟了東嶺后村果農增收、產業富農、脫貧奔小康的大門。不久前,合作社果園還獲得了山東省智慧農業應用基地認證,成為威海市唯一一家鄭商所蘋果期貨交割廠庫。
翠虹5000畝果園里,紅彤彤、黃燦燦的蘋果正掛滿枝頭,以飽滿的姿態迎接著豐收,岳建東對未來也信心滿滿。“到2023年,全部果園將進入盛果期,總產量年將達2萬噸,年總收入將達1.6億元,年純收入達到8000萬元,將進一步輻射帶動周邊村民致富就業。”岳建東說。
◆記者手記
鄉村振興要有“帶頭人”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東嶺后村的蘋果產業在幾年時間內拔節成長,有個好的致富“帶頭人”功不可沒。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需要岳建東這樣有智慧、專業強的“帶頭人”,敢想敢干,帶領鄉親們用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智慧,立足農業、植根農村,走上一條特色富民興業之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實踐中,像岳建東一樣的致富帶頭人越多越好。這要求我們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用足用好政策,發掘、培育更多致富能人,讓能人多起來、干部強起來,為鄉村培養更多帶頭人,帶動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萌 通訊員 劉增光 王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