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8日訊 為了更好實現青少年脊柱側彎矯正治療,位于青島高新區的青島維思頓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思頓”)結合智能計算機人體生物學模型技術和先進的高分子彈性體技術,成功研發了智能脊椎矯形技術。該技術制備的矯形產品可以直接用于脊椎側彎人群。近日,維思頓還開展了“脊柱健康公益篩查”活動,對青島地區高中和初中階段的3000多名學生進行了脊柱側彎篩查。
據青島維思頓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琳介紹,不同于傳統矯形模具制備,該公司智能脊椎矯形技術采用數字化仿真和智能量化監控,使醫生、支具師、患者同處一個平臺,矯形模具使用低溫可變板材預制成型,使用3D人體掃描技術,一分鐘內完成體表數據的采集。
“我們已經研發出適合的無線傳感器,顧客、醫師都可通過手機APP平臺,對矯正的效果進行在線監控,該設計項目得到了國內脊柱外科專家的肯定,也是國內首創的矯形技術。”譚琳表示。這種“智能脊椎矯形技術”顛覆了傳統的取模方式,打破了該領域高度依賴于專業技師和醫師的作坊式商業模式,技術鏈條具備高度可復制性,技術轉化程度很高。
目前維思頓已申請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著4項,預計三年內實現發明專利至少6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據悉,該企業核心技術團隊具有二十年以上的國際化研究背景,專業從事研發人員占比70%,自主研發實力雄厚。
以技術為突破口,積極克服疫情帶來的沖擊,維思頓今年完成了脊椎工作室、5軸雕刻加工中心一站式流水線的生產流程等一系列建設,實現企業發展的逆勢而上。從今年6月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到現在為止,維思頓接診量過百,制備支具產品60多例。“目前公司正在為現有產品迭代升級及新產品研發積極融資。”譚琳說。
下一步,維思頓將繼續增加研發投入,計劃再建立3到5家分支機構和足部矯形工作室,用于研發連續性關節被動訓練器等新產品,并進行運動康復情景互動模擬,以“智能數字仿真技術”推動全行業的技術革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李青健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