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0月29日1版
引領未來,打造一張城市“新”名片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一場群星璀璨、腦洞大開的創新節,將“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的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思維的碰撞,創意的激蕩,顯示出青島打造城市科創品牌的獨特風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等相互交織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面臨的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唯有創新,是我們應對新一輪科技改革和產業革命快速發展的關鍵“籌碼”。
而創新,是根植在青島血脈之中的城市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的發展寄予厚望,去年以來,先后賦予青島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之重任,要求我們“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眼下,青島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科技引領城,著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我們所承擔的創新使命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急迫。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推動創新,青島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作為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創新型城市,青島與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隔海相望,區位優勢明顯,氣候條件適宜,吸引了海內外眾多企業、大學、科研院所落戶創業,聚集了豐富的科創資源,已逐漸成為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節點。青島應繼續以開放促進創新,繼續發揮好開放平臺優勢,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協同膠東經濟圈五市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真正把開放的優勢轉化為促進創新、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的“雙節點”價值,對促進各類市場資源要素加速循環、聯通發揮著獨特的樞紐作用。
推動創新,青島要深度挖掘自身的資源優勢。青島擁有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6所大學,193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9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3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全國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級以上涉海的高端研發平臺。擁有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以及海爾、海信、青啤、中車四方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制造業企業。青島要深耕自己在海洋領域的科技創新優勢,圍繞創業城市建設,面向更大的市場空間優化配置資源,快速感召、集聚城市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類創新創業要素,構建形成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
推動創新,青島要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我們推動全面創新,更多的還是要依靠企業主導的規模化、產業化、自主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剛剛召開的市委十二屆八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建設創業城市,關鍵是要打造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我們要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13條重點產業鏈,精準開展“雙招雙引”,推動行業融合創新、全景化應用,全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
28日啟動的青島創新節,可以說是青島深度融入國家科技創新大格局的一個里程碑。全球行業大咖、創新頭部企業紛紛以“創”為名,云集青島。青島為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投資人、創業青年等科創人群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科技合作的平臺,打造了一個全國知名的創新創業活動品牌。用實際行動證明,青島天生就具有創業城市的特質,是一座青春之島,是一個正在創業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獨角獸”。這是一個具有完備創新創業生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各類創業主體都能夠實現創業夢想的城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創新,才能占得先機、取得優勢、贏得未來。今日之創新節,吹響的是青島積蓄引領未來之力量的集結號,亦將是青島向世界展示的一張以“創”為旗幟的“新”名片。(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