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起步,從一家地方小煉油企業發展到今天,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歷經30多年的發展,石油化工仍是主業,但企業涵蓋領域越來越廣,目前已聚焦四大領域——高端化學品、高性能材料及與之配套發展的特殊高端裝備和核心工業服務業。“如今京博涉油產業不足30%,完全可以做到零油生存。”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馬韻升表示,京博的目標是依托科創,做中高端新材料領域,做以瀝青為核心的道路材料、防水材料、建筑材料,做橡膠塑料聚烯烴各種聚合物材料。在這個領域,京博的目標是追求唯一,做到第一,確保前十。

2000年,馬韻升帶領企業改制成功,京博逐步發展成中國500強企業。2022年京博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63億元,利稅71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326位,亞洲品牌500強第400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54位,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第31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34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79位;山東企業100強第24位、山東民營企業100強第10位。
“京博的價值在于如何使所從事的領域成為一個和諧、生態的商業圈,整合行業內有限的社會資源,實現價值最大化。服務別人,服務行業,服務社會,從而體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這是京博的一個核心競爭力。”馬韻升認為企業賺錢是方式而不是目的,希望人們說起京博,馬上就能想到這是個“很有味道”的企業,一個“值得品”的企業。
一路走來,京博始終以“仁孝”文化為核心,以“誠心利他”為經營之魂,致力于提供能源、新材料、化工品、物流、三農等高品質產品,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已為全球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伙伴帶來價值和服務。
但京博還有更多突破。“今天的事靠經營、明天的事靠創新、后天的事靠培訓、未來的事靠文化”,基于這樣的發展觀,京博首創N1N模式,與海內外知名高校共建教學實訓與科研轉化基地,嫁接起高校與企業合作發展的新橋梁,發揮了企業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中的重要主體作用,讓企業的產業平臺成為大學的人才培養基地、科研轉化基地。迄今為止,該基地已承接來自全球百余所高校的8000余名學生學習實踐。
此外,自2019年起,京博聯合中國化學會舉辦“京博科技獎”,旨在為化學化工、材料行業的技術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科研力量,迄今共評選出386位獲獎者,累計發放獎金1710萬元。“讓大家在化工化學和材料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填補領域空白,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馬韻升這樣說。
“我認為,一個企業能做到‘六個負責’就夠了。”對于為人稱道的京博企業文化,馬韻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企業首先要對員工負責。負責員工工作、生活、成長,對員工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成長環境負責。如何營造一個讓懶人變勤人,庸人變能人,壞人變好人的環境,這是重點。第二是對客戶伙伴負責。第三是對政府負責。要照章納稅,守法經營,誠信程度、管理規范程度都應作為對一家企業的考量標準,納稅多、誠信度高、管理規范的企業,應該更值得人們信賴,值得為其投資,有更好發展空間。第四是對銀行負責。第五是對股東負責。最后要對股東和銀行之外的其他債權人負責。(新黃河記者 李巧妹)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