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30日訊 7月29日,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科技成果產業化產品發布會在藍谷召開。本次活動采用市場視角,面向藍谷區域內公開征集具有資質的科技服務機構,為海洋聯盟及成員單位提供各類科技服務,以發布會的形式統一推介成果產業化的各類產品,重點圍繞降低企業成本,激活市場交易開展各類工作,發揮聯盟帶動引領作用。
今年6月1日,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在青島藍谷成立,一期成員包括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山東大學(青島)、國家深海基地、航天科技九院十三所、山東易華錄、青島海檢集團、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等43家單位。
“圍繞海洋產業,目前,青島藍谷已匯聚大量的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但很多院所、企業之間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即使互有合作,也多是“點”上的。如何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產業,這就需要一個平臺,建立一種多階段、多環節的機制。”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秘書長姜大川說,聯盟的成立,就是將源頭的科研院所、中間的服務機構、終端的企業匯聚在一起,互相補短板,在滿足各自需求的同時促進共同發展。
發布會現場,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代表介紹了入圍的科技服務類產品征集、遴選、入庫過程。經前期審核,確定青島藍谷海創企業管理服務中心、青島智谷人才創新科技咨詢有限公司等8項產品服務入圍,產品范圍涵蓋科技咨詢、檢驗檢測、產學研對接、知識產權、標準制定、人才引進、企業戰略咨詢管理等。會議期間,首批入圍的8家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公司一一登臺,分別就自身產品介紹、特色與優勢、商業模式及核心競爭力等展開發布。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靠政府或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單方面意愿是無法完成的,需要不同的市場主體參與其中并發揮作用。”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工作人員說,區域內正在培育各類市場主體,但他們尚處于發展階段,知名度較低、實力較弱,與外部成熟的大企業項目獲得訂單的能力較弱。圍繞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業務方面“一減一增”精準發力,通過發布會形式集中宣傳、集中推介,進而達到培育科技成果企業生態的目的。
本次活動為青島海洋科技創新創業聯盟采用市場化視角推動成果產業化的首次嘗試,后續將陸續開展技術需求招標會、硬科技成果發布會等會議,將成果產業化的各個階段以產品化的形式推薦給市場,吸引更多的企業開展各類業務,參與到成果產業化中來。(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濤)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