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等聯(lián)合印發(fā)《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計劃通過明確教師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課保證學生課間進行適當活動,減少使用電子屏幕時間,中小學生每周保證至少3小時高強度活動等舉措,來降低中小學生肥胖率。 為減少小胖墩數(shù)量,國家六部門聯(lián)手出招,事實上,校園里的小胖墩并不鮮見,針對這一群體的偏見也一直存在。想辦法幫小胖墩減肥很重要,但跟減肥一樣重要的是,消除“肥胖偏見”,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體型。

“肥胖偏見”并不鮮見
與《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一同發(fā)布的,還有《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流行水平分列表》。表格根據(jù)各地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現(xiàn)狀,將全國各省(區(qū)、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流行水平地區(qū),記者查閱分類表發(fā)現(xiàn),在高流行水平一欄中,山東赫然在列。而在島城校園中,常能見到小胖墩的身影,特別是經歷了居家學習之后,學生缺乏體育鍛煉,體重增加、體力和運動技能下降等現(xiàn)象較為普遍。
“我們孩子從小能吃,小時候胖乎乎的很可愛,現(xiàn)在慢慢長大了,她對體型變得敏感了。”市民楊女士的女兒在李滄區(qū)一所小學讀五年級,隨著年齡增加,楊女士發(fā)現(xiàn)孩子有時候回家不開心,詢問后發(fā)現(xiàn),是因為有同學調侃她胖。“孩子想減肥,我們也在想辦法幫她,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瘦下來的。”作為媽媽,看到女兒因為體型而難過,楊女士很心疼。
市民欒女士也有同樣的煩惱,兒子在疫情期間胖了近20斤,一直沒瘦下來,復學后,不時有同學開他的玩笑,原本聽話、活潑的孩子,有時吃飯會為了要不要再吃點而煩躁。
記者了解到,在校園中,因為胖而煩惱的孩子并不鮮見,煩惱多來自于周邊人有意無意的“偏見”調侃。
“偏見”或無惡意但傷人
“我最近正帶著一幫小學生為英語話劇比賽做準備,昨天開始分配角色,提到一個大象的角色時,一個男生馬上指著一個又高又壯的女生說:她胖,她適合演大象!當時女生的臉色就變了。”市民劉晶是兩家教育培訓機構的兼職英語老師,為了緩和氣氛,她馬上說大象這個角色善良又穩(wěn)重,需要很高的演技才能勝任,女生的心情這才“陰轉晴”。“其實那個男生平時挺乖的,我知道他說那番話沒什么惡意,但也確實傷害到了女生。”劉晶說,自己的兒子在疫情期間也長胖了10多斤,平時他的好朋友偶爾也拿他長胖的事調侃兩句,這件事讓她開始思考,孩子表面上無所謂,但內心是否像那個女生一樣也會不開心。
“我身材偏胖,我女兒經常跟我開玩笑。本來我覺得無所謂,直到發(fā)現(xiàn)她也這樣跟同學開玩笑,我才發(fā)現(xiàn)拿胖開玩笑竟然也能成為一種‘習慣’。”市民郭女士說女兒剛上三年級,雖說跟同學開玩笑沒有惡意,屬于“童言無忌”,但她也馬上開始糾正,“我告訴她,如果不想傷害別人,就盡量不要評論別人的身材、樣貌,這是一種禮貌。”
楊女士則告訴記者,經過觀察和詢問,她發(fā)現(xiàn)孩子在班上沒有被孤立、排斥,但是對于自尊心強的孩子來說,被說胖還是會感覺受到傷害。
家長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長期以來,很多人以瘦為美,對胖‘另眼相待’,對于小胖墩們來說,確實會影響心情。”山東省特級心理教師、青島五十八中心理成長指導中心主任王克偉告訴記者,家長幫助孩子們減肥很重要,但是有一些肥胖是遺傳或藥物引起的,一時半會改變不了,甚至無法控制,因此家長們更應該學會去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體型。
王克偉說,家有小胖墩的家長們應該幫助孩子卸掉自卑感,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自己不漂亮,應該經常給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胖不是缺點,胖人也可以擁有好性格,學習能力、交往能力等不比別人差,也可以活得快樂又幸福。要多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的長處。同時,家長們也要注重培養(yǎng)出孩子更多的優(yōu)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已經出現(xiàn)自卑、不擅交往、不愿說話等情況,家長們就需要特別關注,可以向心理專業(yè)人士尋求幫助。
家里沒有小胖墩的家長則應該引導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學會接納所有人,把目光聚焦于別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這才是高情商的表現(xiàn)。并教給孩子不要在意別人的外表,也不要隨意評論外表,無論胖瘦,都是一種美,作為一個有涵養(yǎng)的人,要學會欣賞別人獨特的美。(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琰)
責任編輯:張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