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拆遷工作昨啟動 太平路國風大酒店和老廣電樓成為首批拆除建筑
“出了青島火車站就能看見大海,把青島灣畔打造成青島的濱海新地標。”市南區的這個規劃方案已經論證了四五年時間。昨日,位于市南區太平路53號的國風大酒店正式進行拆除,這也標志著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拆遷工作實施啟動,也邁出了走出青島火車站就能看見大海的“第一步”。今年以來,市南區西部的復興摁下了快進鍵,濟南路拓寬工程等多個相關項目已啟動或完成,給歷史文化濃郁的島城西部老城增添了新的時尚和活力。未來的中山路片區將是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街區。
現場
太平路53號國風大酒店開拆
昨日上午,隨著大型吊臂將市南區太平路53號國風大酒店樓頂拆下的建筑垃圾吊到地面,宣告這處酒店的拆除工程正式開始。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預計整個大樓的拆除工期在60天左右。
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風大酒店地塊北至單縣路、東至國貿、南至太平路、西至青島海潤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占地面積2866.3平方米。施工前期,市南區政府嚴格規范流程,邀請專家對該建筑拆除方案進行充分論證,在具備拆除條件后積極協調談判,完成該酒店的貨幣補償及征遷工作,確保拆遷工作順利進行。
早報記者了解到,在半個月前,施工單位已經開始進行國風大酒店拆除施工準備,包括設置保護圍擋、拆除樓體門窗等。 “這棟樓高60多米,因為周邊的人群游客相對密集,并且還有道路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建筑,所以無法進行爆破,只能使用人工加機械的方式來拆除,因此工期相對會長。”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李耀華介紹,項目拆除后,地面不建其他項目,計劃打造青島灣廣場,讓旅客出了火車站后第一眼就能看到大海。
青島火車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在主城區里靠海邊最近的一個火車站,隔著青島灣僅幾百米遠,但目前從火車站出站口往海邊方向看去,華聯商廈、國風大廈、海潤大廈等建筑將看海的目光給遮擋了。記者在拆除現場了解到,旁邊的海潤大廈以及華聯商廈等在內的幾棟老樓都已經陸續開始了談判工作,而稍遠處的老廣電樓目前已拆得只剩下了框架。
聲音
期待這里能成為網紅打卡地
“正在拆除的這座樓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之前是酒店,幾年前停業后一直閑置。”在隔壁山東國際貿易大廈上班的尹先生說,此前這個樓是酒店的時候生意很火,因為地理位置太優越了,背靠火車站,交通非常便捷,面朝大海俯瞰整個青島灣,前些年公司來客戶都會安排住在這里。
尹先生對旁邊的華聯商廈也很了解。“1991年華聯商廈開業時我還在上大學,這里有青島的第一部商場電梯。 ”尹先生說,如今30年過去了,華聯商廈作為商場已經被多數青島人遺忘了,除了周邊上班族偶爾會去,大多數顧客是從火車站出來的游客。
“離大海那么近的火車站,這個地方建成廣場后一定會更漂亮。 ”尹先生說,他有時候在樓上通過窗戶看棧橋,看到很多外地游客都是拖著行李箱逛棧橋,把棧橋作為在青島首選或最后的景點來參觀。如果從火車站出來就能感受到大海的氣息,而且能一眼看見大海,那對游客來說將是更美好的事。他期待著這里改造完成后,能成為青島的又一個網紅打卡地。
進展
青島灣項目拆遷工作啟動
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在發布的信息中明確,隨著這處酒店的拆除,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拆遷工作實施啟動,市南區將以西部老城區發展為主線,以推進青島灣廣場項目等舊城有機更新項目為重點,以此次拆遷工作為新的契機,聚焦難點、精準施策。未來該項目將綜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與火車站、地鐵站點及周邊互聯互通,實現火車站前濱海廣場出站即觀海的觀景效果,提升火車站周邊區域城市品質,突出青島灣歐陸風情,擬打造集商務、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建設濱海新地標,拓展西部新空間。
今年4月,市南區區長高健做客《行風在線》時,提到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今年將有實質性動作,計劃啟動華聯商廈、老廣電樓等的拆遷工作。高健表示,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通俗說是對火車站站前廣場的改造。前期,在市南區的上一輪老城區改造中已經拆除了一部分建筑,市南區一直在規劃、論證項目的最終方案。
雖然還沒有最終的方案,但高健今年4月份時就提到,這個項目區域擴大了一些,擴大到朝城路片區,包括對朝城路小學、老廣電局、12中等進行了統一的規劃。本著對歷史負責、對青島負責的態度,市南區一定會盡全力將項目做成精品項目,為市民打造一處城市新地標。
新聞延伸 >>>
老城區復興按下快進鍵
今年以來,市南區在西部城區陸續啟動了多項工程,包括膠州路人行天橋拆除、中山支路恢復、中山路直通棧橋景區等已完成的工程,還有正在進行的濟南路拓寬工程、寧陽路片區改造工程等。
10月29日,在2020青島創新節“雙招雙引”政企對接會上,位于太平路33號的青島北服時尚產業園也傳來好消息,該項目的改造建設已進入尾聲,預計11月底舉辦開園儀式,正式投入使用,計劃引入百家以上時尚類企業和百名以上時尚領域人才。
隨著多個項目陸續落定和啟動,給歷史文化濃郁的島城西部老城增添了新的時尚和活力,讓人們看到了西部城區復興的希望。
“西部老城區是青島的根和魂,老城區的復興發展一直以來是我市工作的重點,而中山路片區的改造則成為工作的核心。”早報記者今年6月曾采訪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局長張濤,他介紹,去年以來,我市建立了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制度,全面推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和國際郵輪港區及周邊規劃建設,發起了中山路區域保護發展和西鎮更新發展攻堅戰,統籌推動歷史風貌保護區、文化遺產管控區、舊城有機更新區三大板塊保護建設,高水準規劃,高標準實施,推進老城區保護發展工作,完成棚戶區征收6600余戶、騰空房屋16.2萬平方米,包含中山路、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約5000戶,騰空房屋12萬平方米。
張濤介紹,中山路步行街正結合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制定規劃設計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統籌推進國際郵輪母港區建設和中山路片區保護改造,統籌做好產業、街區、交通、政策等一體設計,統籌利用好地上地下空間,統籌推進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風格的城市街區,讓中山路區域成為年輕人向往的創意創新創業集聚區。中山路區域保護改造也將從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發展大勢中找準坐標,高點定位、一步到位,把中山路區域建設成為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街區。(本版撰稿攝影/視頻拍攝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孫啟孟 視頻剪輯 肖夢婕)
掃碼觀看國風大酒店拆除施工現場情況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