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爬山虎掛了半邊墻,把寫著“山海居”的門頭藏起一角。民宿的門前有花,花有倒影,斜斜的一枝映在墻上。仿佛不管走到哪里,眼里都時時有幅氣韻生動的中國畫。
位于榮成寧津街道的東墩村,就是這樣一個詩意與古樸并存的地方。前往這里的清晨,正巧看到喜鵲從海草房的房檐上掠過,炊煙裊裊,鳥鳴啾啾,東墩村的面貌一時明晰生動起來——
遠遠看著松軟的海草,走近了瞧卻是十分厚實的,與蓬松的房檐相對的是用不規則硬石塊砌起來的墻。大小不一的石塊形成了打破規則的美。
在以前,人們誰家要是蓋房子了,就會到海邊收集海草,曬干后苫在房檐上,這樣的海草房冬暖夏涼,能防蟲蛀,防腐爛,不易燃燒。
有些海草房房檐上生長著像多肉一樣的植物,聽村民說,這種植物只在有年頭的海草房上才會長,葉子好吃,酸酸甜甜的。
東墩村有處極為紅火的地界,就是美食街。房檐上掛著大紅的燈籠,斜插黃底紅邊的旌旗,門外的柱子貼著迎八方來客的對聯,房子緊緊挨著,有規律地排列開,構成四通八達的街道。不僅樣子紅火,午時也熱鬧。
美食街的餐飲店都是本村村民在經營,不僅有膠東地區的地道美食,還有其他地方的特色。
蘸上醋,嘗一口皮薄餡大的鲅魚餃子,飽含著汁水的魚肉緊實細嫩,即使燙嘴也舍不得囫圇吞下,魚香繞著舌齒轉,咽下去整個身子都變得暖和起來。
有句老話叫“鲅魚跳,丈人笑”,膠東人對鲅魚餃子的喜愛,絕對不亞于任何一種食物。
東墩村的海草房遍布各處,就連民俗館等場所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海草房內。
民宿挨著村落,有時能看見出來曬太陽的村民,三三兩兩的,遇到熟人就停下來,隨便一個話頭聊半晌。海草房的建筑風格極大地還原了村落的古樸,內設則極盡風雅之事。
走進去,迎面便是傳統建筑特有的照壁,照壁中間留有圓孔,現出幾根竹子,匿在草間的石階小路彎繞到小院的假山秋千旁,海草房三間林立,露出黑色的木質門窗。
正房是喝茶會客的好地方,三角形構造的房頂透出厚重的氣息,方正的案幾和上方以圓為框架的畫相照應,巧妙地借鑒了天圓地方的中式美。干花陳設,畫與景也相融,一切都是叫人向往的樣子。
空閑時來東墩村一趟吧,這里的節奏很慢,風和云都很輕。(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殷龍嬌/文 劉彬/圖 王慧敏/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