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日訊 “雙十一”網購熱潮即將到來,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活動,面對各種促銷手段和低價誘惑,市消保委官微發布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理性消費。
一、選擇網購平臺和電商要慎重
一要選擇品牌知名度高、實力強、售后有保障的網購平臺,此類平臺可以幫助消費者篩選和監督電商賣家,同時在消費者權益受損時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務。二要選擇網購平臺里的可靠電商店鋪,如選擇品牌旗艦店、品牌專賣店等,購物更有保障。對于不熟悉的網上商城、微信公眾號網店、視頻直播銷售等,消費者應仔細查看其資質,多方了解其他消費者對其的評價,謹慎選擇。
二、選擇商品要仔細
選購商品時要盡量選擇知名品牌商品,其質量和售后服務相對有保障。對于價格大幅低于正品或相同商品、質量又不輸正品和其他網店的相同產品的宣傳,消費者要多留心、多比較。同時,對產品頁面顯示的銷量數據和評價曬圖僅供參考,消費者應仔細辨別評論真假,尤其注意評論中字數較多,描述語氣雷同的不同買家的評論。要詳細查看產品詳情,并結合自身實際需要購買,切勿輕信“爆款”、“ 鎮店之寶”等宣傳,交納訂金前一定要貨比三家,避免沖動消費。
三、購買優惠要看清
選購商品時要仔細查看產品頁面的優惠宣傳,如紅包、優惠券、滿減活動、抽獎活動等具體內容,仔細閱讀、問清各種活動規則,加入購物車后、支付訂金前仔細觀察商品價格變化,查看是否已經優惠完,加以確認。對于需要提前預付訂金的商品,要注意支付訂金和尾款的規則,確認優惠款項是在尾款中還是在訂金中折扣。
四、選擇支付方式要清醒
在選購完商品后,應選擇可靠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付款,支付環節請勿輕信賣家各種理由的直接個人賬號收款,如掃碼支付、點擊鏈接支付等,避免造成賬號被盜、資金被盜刷風險。同時,重視個人信息保護,不隨意登記有關付款信息,要使用電商平臺官方聊天工具進行溝通,在保護個人信息不遭泄露和保證支付安全的同時便于保留相關證據。
五、快遞環節要重視
由于“雙十一” 期間商家發貨量大,易出現延遲發貨,要警惕發貨陷阱;同時物流企業壓力大,送貨時間得不到保障,易造成買家遲遲收不到貨的現象。因此,消費者應做好“雙十一”快遞物流滯后的準備,了解清楚店家“雙十一”期間快遞發貨時間,急需的物品最好提前購買,時鮮或儲存條件有嚴格要求的商品應謹慎購買。在接受商家提供的物流服務時及時關注物流進展,如遇可選擇快遞物流服務的,需選擇口碑好、售后服務有保障的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同時,對于商品是否包郵,承諾發貨時間,是否屬于七天無理由退貨范圍等信息也要做到心里有數。要與買家協商好保價事宜,考慮好可能面臨的退貨費用問題,跟商家有約定的要留存證據,不要相信口頭承諾,沒有約定的最好購買運費險,降低退貨時承擔運費的風險。消費者收到快遞件時應先驗貨后簽收,接收時仔細查看外包裝是否有拆開、變形、破損等,快遞公司有義務讓收件人開箱驗貨后再簽收,消費者應當面要求開箱驗貨。
六、 保留證據要細心
消費者在網購時不要輕信商家口頭承諾,要保留好消費訂單信息或其他消費憑證,注意留存網頁快照、交易記錄、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參與促銷活動要及時截屏保存,特別是要使用電商平臺官方聊天工具溝通,以便出現消費爭議后,留下系統證據。
七、維護權益要及時
網購產生購物糾紛時,要第一時間與賣家協商解決,若與商家協商無果,可以立即向網購平臺發起投訴,如仍不能協商解決的,可以及時撥打1231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