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訴求來源: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日前發布的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中,青島入選了“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7月以來,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來青島旅游,清涼的夜晚則是游玩的“黃金時段”之一。如何進一步豐富新場景、新業態,提升夜游體驗值得深入探討。上周,市民和游客通過不同的訴求渠道表達了他們對青島夏日夜游的新企盼。
對此,記者探訪了幾處島城海濱火爆的夜游場景,傾聽市民、游客的聲音,并連線專家、業內人士等為青島海濱夜游把脈、獻策。
出擊場景1 奧帆中心
街采“強化帆船IP,打造沉浸夜游”
欣賞浮山灣燈光秀是夜游青島的必打卡項目,而奧帆中心是欣賞燈光秀的絕佳地點之一。漫步情人壩,與五四廣場近海相望,美輪美奐的燈光秀盡收眼底。
郭女士是一名山西游客,奧帆中心的燈光秀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令她意猶未盡的是,奧帆中心是青島奧帆賽的舉辦場地,但關于帆船的旅游元素并不突出。郭女士說:“雖然奧帆博物館里有帆船方面的展示和互動設施,但聽說下午4點半就停止入場。如果夜游奧帆中心時,能讓孩子參與帆船互動體驗就更好了!”
此外,她還提到,奧帆中心燈光秀的結束時間是晚上9點,但奧帆中心觀光車末班車的時間是晚上7點。從奧帆中心1號門到情人壩燈塔,單程距離將近2公里。對于老人、孩子來說,逛下來真是太遠了,希望能延長觀光車的收車時間,讓游客玩得更加盡興。
“奧帆中心如果能夠打造帆船IP的夜游項目,將更具吸引力。”市民劉先生是奧帆中心的常客。他說:“在很多青島人的印象里,晚上去奧帆中心,無非就是看燈光秀、散散步,沒有太多的消費體驗。今年,奧帆中心升級了情人壩酒吧街,打造了‘奧帆LIFE’街區,引入網紅餐飲、文創書店、創意手辦等店鋪,開辦了潮玩市集。不過,還是感覺少了些帆船元素、青島特色。奧帆中心應該圍繞帆船多做些文章,強化帆船IP形象。比如,在廣場的靜態展示區增加升帆、打水手結、讀羅盤的實物體驗。在潮玩市集里增加利用VR設備模擬駕駛帆船、帆船競賽的虛擬體驗,還要進一步豐富與帆船相關的創意產品。”
“現在,沉浸式夜游被稱為文旅景區夜間經濟之王,奧帆中心可以增加一些沉浸式的旅游體驗。”旅游博主“青島休閑匯”舉例說,可以讓游客換上水手服,參與到設定的情節當中,完成一系列的帆船挑戰項目。這種沉浸式的夜游非常受家長、孩子和年輕人的追捧,不僅能豐富夜游的體驗感,也能凸顯帆船的IP屬性。
連線 青島十佳最美導游詹連啟
青島十佳最美導游詹連啟對此表示贊同:“在沉浸式夜游中,游客不僅可以在夜色中放松身心,還可以參與各種活動,從而增加游客與景區的互動性,進而達到提升景區綜合收入的目的。沉浸式夜游的魅力在于:一方面,它把景區文化與城市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它能給游客帶來全新的體驗。從這個方面看,奧帆中心的夜游項目需要進一步增加創意,豐富旅游業態。”
出擊場景2 濱海步行道
街采 “擦亮‘夜明珠’,添彩濱海游”
濱海步行道全長40余公里,從團島一直延伸到石老人景區。眼下,不少市民和游客避開白天的烈日夜游青島,夜色下的濱海步行道熱鬧起來。
“我白天游覽了海軍博物館、海底世界等室內景點。到了晚上,我發現有很多人沿著濱海步行道散步、慢跑,我也跟著走了起來。”來自哈爾濱的旅游達人小葉說,迎著涼爽的海風,欣賞著海濱的夜色,讓人倍感放松。不過,小葉也有些“小期待”:“濱海步行道上的不少景點是網紅打卡地,如果沿途能‘裝點’些藝術元素、增加些夜游互動項目,就像擦亮濱海步行道上的一顆顆‘夜明珠’一樣,那么,青島的海濱之夜將是yyds(網絡語言,意為“永遠的神”)!”
一名來自蘇州的雕塑藝術愛好者趙叢叢以濱海步行道青島雕塑園段為例,表達了自己所感:“白天的青島雕塑園藝術氣息濃厚,有很多適合拍照的藝術雕塑。而到了晚上,在室外的百余件雕塑作品中,只有一件名為《Flamenco》的動態雕塑下裝了射燈,其他雕塑的細節難以看清,而且因銘牌材質反光、字體小等原因,即使用手機照明也看不清文字介紹。”
“其實,通過不同的照明手法勾勒出雕塑的特征,形成的夜展氛圍會比白天還要精彩。”趙叢叢告訴記者,她近期參觀了蕪湖雕塑公園、上海靜安雕塑公園的夜展,一件件雕塑作品被輔以光影、動畫、互動裝置等藝術手段,動態演繹出作品本身的創作思想及外延的文化意象,讓觀者領略到不一樣的雕塑魅力。
家住市南區海口路的姚先生認為,濱海步行道沿途的夜游項目還是偏少,希望在團島、燕兒山網紅洞、海之戀公園、雕塑園等沿途落地一些創意項目。如設置露營地,舉辦沙灘音樂會,引入沙灘BAR、時尚餐車等業態。
連線 青島市城市管理社會公眾委員姜東
“濱海步行道是青島的一大旅游特色,我們應該利用好這條海濱線路。”青島市城市管理社會公眾委員姜東認為,“豐富并串聯起濱海步行道沿途的夜游項目,可以拉動整個海濱旅游經濟的發展。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新型的海濱活動,創造出極具浪漫和神秘的環境和氛圍。”
姜東同時指出,發展夜間旅游、提振夜間經濟是一個系統項目,不僅要豐富場景,還要在完善硬件設施、做好服務配套上發力。在硬件設施方面,要亮化、美化夜游環境,提升標識體系、景觀小品、燈光等夜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在服務提升方面,可延遲濱海步行道沿線景區的閉園時間,支持景區通過夜景打造、旅游演藝、特色活動、商街夜市等多種形式豐富夜間游覽內容。
出擊場景3 “微演藝”演出場地
街采 “豐富演藝形式,助燃‘夜間煙火’”
在青島的海邊、特色街、廣場,有許多“微演藝”的演出場地。在夜色中,街頭藝人或音樂愛好者用歌聲、音樂助燃“夜間煙火”,留住匆匆腳步。
“沒有什么比在晚上吹著海風、看著海景,和歌手一起嗨唱更能讓人放松的,我太喜歡這種互動的氛圍感了!”曉彤是一名音樂愛好者,她閑暇時經常到水秀廣場聆聽“街頭音樂會”,有時也會上臺獻唱。不過她感覺水秀廣場的演藝場地太過嘈雜,廣場本身配備了兩組超大音箱,分別為廣場噴泉和一組音樂互動裝置播放音樂。而且,在高峰時段,有四五名歌手在水秀廣場同時演出,彼此相隔又不遠,各種音浪此起彼伏。“如果廣場的管理者合理安排演出場地,避免不同音源相互干擾,會營造更好的演藝氛圍。”曉彤建議。
“小麥島的音樂氛圍真是太棒了。迎著落日、晚霞,觀眾們席地而坐,揮舞著手機、熒光棒。歌手奏響熟悉的旋律,立即引發全場大合唱,現場秒變演唱會。”在畢業于音樂學院的木子看來,小麥島的自然稟賦和音樂氛圍最讓她難忘。不過,她也提到,小麥島上最多時有二三十個藝人或團體獻藝,但都是音樂類的演出,形式較為單一。
“優秀的街頭藝術是城市的文化名片,街頭藝人的水平也從側面體現著一座城市的藝術水平。”市民黃先生指出,個別街頭藝人的水平一般,不夠專業。甚至有個別五音不全的網絡主播為了完成“榜單大哥”布置的“大冒險任務”而嘩眾取寵。對這類街頭藝人,管理人員應當敢于說“不”。
連線 青島籍旅美青年巴松演奏家任憑華
“近年來,青島街頭微演藝的隊伍逐漸壯大,受關注度也高了,這源于青島對街頭演藝的開放和包容。”青島籍旅美青年巴松演奏家任憑華提到,相比青島街頭較單一的演藝形式,國外街頭微演藝的形式更加多樣。其實,街頭演藝還包括視覺藝術類、創意工藝類等。如魔術、雜耍、街舞、武術、變裝、模仿秀、裝置藝術等,都可以是街頭演藝的主題,有待街頭藝人進一步探索,也需要管理者施展智慧,鼓勵多種內容的才藝展現,吸納更多身懷絕技的藝人為街頭文化添磚加瓦。
此外,他表示,要對街頭演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加強對街頭演藝的服務、引導和管理。對專職的街頭演藝人員登記身份,頒發演出許可證,限定演出地點和時間,并建立街頭演出預約機制。對于流動、外來的演出人員,建立臨時演出備案制度,約束和規范街頭演藝人員的不當行為,避免擾亂公共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