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11月3日第4版
經過整治的河段由清返“污”,曾經的散步好去處現在卻“避之不及”;岸上河長公示牌標明“職責目標”,河道里污水直排依然“我行我素”——
河水變黑臭 污染何時休
保護綠水青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青島市自推行“河長制”以來,我們不難發現:周邊的河水清了,河道暢了,河岸綠了。然而,近期,本報輿論監督熱線收到多起關于河道污染的投訴,一些河道仍存在監管治理盲區。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本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部分存在污水直排、黑臭水體問題的河道。記者發現,對于這些存在的問題,市民已通過多種途徑反映,但相關部門的回應卻較為遲緩,沒有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被市民所詬病。
廣大市民如有發現河道污染問題,可以繼續登錄觀海新聞客戶端或發郵件至qdrbyljdb@163.com反映,本報將選擇刊發,并轉交相關部門整改。
探訪1
板橋坊河散發出難聞氣味,排污管流出的污水呈現墨綠色——
曾列入區辦實事
今變回腐臭水體
板橋坊河發源于老虎山,沿東西走向從滄口老城區穿城而過,最終匯入膠州灣,是一條重要的泄洪河。近日,有市民撥打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李滄區板橋坊河的興國二路至永平路河段水質腐臭,氣味難聞。“以前,這條河的河水還較為清澈,但近段時間河水逐漸變質,河面漂浮著黑綠色附著物,散發出的酸腐臭味讓岸邊小區居民不敢開窗,岸邊散步健身的人都少了。”投訴市民在電話中表達了不滿。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近日,記者來到板橋坊河的興國二路橋頭。橋頭北側是新麗都花園小區大門,一二期新麗都花園小區全都沿著板橋坊河而建,河道西南岸是青島第三十三中學的運動場。站在橋頭,雖然有灌木叢遮擋看不到河面,但記者仍能隱約聞到一股腐臭味。記者從橋上繞到河邊看到,前期經過整治的板橋坊河兩岸是沿河健身步道,河岸護欄、護堤、綠化設施完善。水流稀少的河面上漂浮著一層灰綠色的漂浮物,腐臭味就是從這些漂浮物中散發出來的。
■永平路橋下的板橋坊河道排污口污水橫流。
記者留意到,這段河道的河水明顯低于往常水位線,河水從每個水壩往下緩緩流淌,大量灰綠色漂浮物和泡沫在壩體前堆積,河水水質呈現黃褐色。
“不少居民向環保、城管等部門反映過多次,河道的污水和臭味仍沒得到改善。”家住新麗都花園小區的居民林先生告訴記者,板橋坊河整體整治是李滄區2004年的區辦實事,整治后的沿河環境曾一度非常好,周邊小區居民茶余飯后都到河邊散步。但是,從今年10月初開始,河道中的水質開始起了變化。天氣降溫前,河面發臭、冒泡,沿河居民都不敢開窗,變成褐色的河水已在兩岸護堤上染出一條明顯的污漬“水位線”。
記者沿河邊步行道向下游探訪發現,越往下游走,河道散發出的臭味越明顯,河道中的淤泥甚至成了黑灰色。在兆鴻新村小區墻外的河對岸,一根直徑約20厘米的水管正在向外緩慢排放污水,腐敗的樹葉、塑料袋和淤泥摻雜在一起,陣陣惡臭撲鼻而來。
當記者走到永平路橋頭時看到,板橋坊河道從這里進入一片建筑物下方,成為一條封閉的暗河。在建筑物的下方,也就是河底處,有一條直徑約半米的排污管,流淌出的污水在干涸的河道上流淌,形成墨綠色的惡臭水體。
在這段河道岸邊,豎立著的河長公示牌非常醒目。公示牌上顯示,該段河流是李滄區興華路街道辦事處街道級河流,起點從青島第三十三中學一直到入海口,全長2.58公里。公示牌公示的河道治理目標是:河道范圍內無污水直排,河道無垃圾,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探訪2
經歷過綜合整治的南辛安河,最近被不明來處的污水攪渾了原本可垂釣的河水——
兩岸植被青綠
河中水體黑臭
南辛安河是西海岸新區一條重要的河流。它發源于小珠山北側大箍頂山區,流經西海岸新區辛安街道,后匯入鐮灣河,干流全長近9公里。近日,有市民撥打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南辛安河江山中路以西段,存在河水黑臭,污染嚴重的問題。“河道兩邊建得倒是挺漂亮,可河里的水又黑又臭,真是可惜了這么好的地方。”投訴市民在電話中如此說道。
按照市民提供的線索,10月31日,記者驅車來到江山中路以西的南辛安河段。關著車窗,記者看到景色不錯,大片的植被分布在河岸上,品種多樣、錯落有致,中間還有一條瀝青路供人通行。這樣的河道會有污染?滿腹狐疑的記者打開車門,立刻聞到一股濃濃的臭味,不由得一陣反胃。
■南辛安河里,河水又黑又臭。
記者小心翼翼地穿越綠化帶靠近河道,看見了又黑又臭的水體。河水由西向東流淌,呈黑灰色,靠近河堤的水面上還漂浮著一些垃圾。記者注意到,與河岸一樣,河道也經過精心的設計,部分區域水面開闊,個別河道還呈現濕地效果,河堤上建有多處觀景臺。
一邊是精巧的設計,一邊是黑臭的水體,南辛安河為何如此模樣?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與在河岸道路上散步的市民攀談了起來。家住港頭陳家村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南辛安河如此模樣已有一段時間,“以前,這河也有點味兒,但沒這么厲害,前幾個月還有人在水里釣魚,個頭兒還不小。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哪來的污水,把河徹底污染了,河水又渾又臭,簡直無法忍受。”
“我看這河岸挺漂亮,河堤上還建有觀景臺,這里以前下大力氣整治過嗎?”記者問道。
“七八年前整治過,當時效果還不錯,周邊的人都挺喜歡在河邊散個步、聊個天。河旁邊有小學和幼兒園,為了防止小孩發生危險,河邊還豎著牌子,提醒孩子們不要下河游泳。”王女士回答。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王女士所說的“整治”是2013年前后實施的南辛安河綜合整治工程。公開報道顯示,工程由青島開發區市政部門組織實施,共改造南辛安河上莊交通橋至江山路段6.4公里長的河道。推進過程中,施工方在河道南北兩側布設污水管網和中水管網,后期由鐮灣河污水處理廠生產的中水用于河道補水。通過改造工程的實施,南辛安河成功化身旅游、健身、娛樂等多功能的綠色濱河休閑帶。
水體的黑臭與綠色濱河休閑帶顯然格格不入。王女士告訴記者,污水占“道”后,她和鄰居通過多種方式聯系相關部門,卻都沒有什么實質性改變,這讓她非常失望。“河岸建得這么漂亮,河水卻又黑又臭,這樣的事兒咋就沒人管管呢?”王女士向記者表達了她的不解。
探訪3
坦村河成了養殖戶排污水渠,村民直言“每年都是這樣,沒人問,也沒人管”——
糞水直排河道
村莊惡臭熏天
“現在河里沒有水,河底都是養殖戶排放的糞水,特別到了晚上,養殖戶將沖刷圈舍的糞水排放到河里,臭味更大,村民都不敢開窗。”近日,家住即墨區田橫鎮南坦村的王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南坦村上游河道成了養殖戶排污水渠,散發的惡臭味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
近日,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南坦村實地探訪。在村東剛一下車,記者就聞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惡臭味,令人作嘔。據村民介紹,這股臭味就來自路邊這條不足4米寬的小河。“這段河道是坦村河上游的支流,河兩岸有許多養殖戶養豬養雞的圈舍,沖刷圈舍的污水都排到這個河道里。”村民王先生手指遠處的幾座養殖場向記者說。記者看到,河道內長滿雜草,糞水集中流經的河道長約40米,水面漂著一層白色泡沫,水下遍布混著糞便的黑色污泥。而這樣大面積的污泥,距離河邊住戶最近處只有三五米。
■坦村河上游支流的一處養殖場排污口。
在村民的帶領下,記者沿河邊小路,向東走進養殖集聚區,發現岸邊有多處排污口。污水在距離排污口不遠處的一座橋下,形成污水徑流。“晚上,養殖戶用水沖刷豬圈,糞水就排到河道里,晚上比白天氣味更大。”南坦村一名村民告訴記者,此段河道向西流經南坦村,匯入坦村河。到了夏季,河邊臭味尤其大,靠近河道的住戶如果開窗透氣,房間里都會充斥難聞的豬糞味。
按照村民的說法,記者從養殖場附近的河道一路向西,進入南坦村。村內的河道逐漸變寬,河床沒有雜草的地方,一灣灣灰色的糞水浮著白沫,空氣中同樣散發一陣陣臭味,而河南岸住戶房屋距河道不過3米。“養殖場建在上游,遇到雨天,糞水全沖下來了,每年都是這樣,沒人問,也沒人管。”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不少村民在河岸處密植竹子和灌木,設法阻隔臭味。
記者沿河走到南坦村中心位置時,發現另一條從村北延伸而來的河道,也流入坦村河。河道中央的水面漂著浮萍和泡沫,河床水面兩側則布滿枯草石塊,放眼望去,臟亂一片。
在坦村河北岸,記者看到立于岸邊的青島市鎮級河湖河長公示牌。公示牌明確河長職責: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護工作,包括水污染防治;年度目標為無亂倒亂排現象。
采訪結束,記者驅車沿河穿村而過,村西不遠處的坦村河再次出現類似村東河道的情況:河床上盡是灰色的糞水伴著污泥,而岸上就是一處養殖場,距坦村河僅一路之隔。
探訪4
官河被污染,村民們多次反映,情況卻并未得到改善。記者致電河管員,被告知“只是簽了名,沒干過”——
河流變成“污水河”
村民無奈買水喝
“附近物流園的企業排放污水,流到我們村西面的河里,不僅污染了河流,還污染了地下水,村里人現在都從外村買水喝。”近日,膠州市里岔鎮西張應村的宋先生撥打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官河西張應村段污染嚴重,河管員形同虛設。村民們多次向村委會和鎮政府反映,但河道污染依舊。
記者近日到膠州市里岔鎮西張應村實地探訪,看到河流上游的河道內有大量建筑垃圾,水面上漂浮著大量綠色藻類。記者在村民的指引下,又來到河流下游,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河道內水量增大了近一倍,水草和藻類不見蹤影,水面上漂浮著白色的泡沫,河底呈乳白色,河水散發著令人作嘔的異味。
■官河西張應村段河水渾濁,漂浮著一層泡沫。
“西張應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是喝這條小河的水長大的。”宋先生介紹,五年前這條河河水清澈,村民可以直接在河邊洗衣服洗菜。大概在四五年前,西張應村附近開發建設物流園,幾家食品企業開工后,村民眼看著小河從清澈變得污濁,河道內魚蝦絕跡,現在成了村民們不愿靠近的“污水河”。
“受污染的不僅僅是河流,還有村里的地下水。”宋先生說,村民從水井抽出來的水散發著腥臭味。據介紹,村里提供的自來水雖然是從地底深處抽上來的,但燒開后仍然能聞到異味,只能用來洗衣服、拖地。
為喝到干凈水,村民都是從村口路邊的水罐里用桶接“大桶水”,每個月買水要花50元左右。宋先生說,所謂的“大桶水”,就是從周圍村里拉來的,并不是純凈水或者山泉水,只是沒有被污染的深層地下水。
宋先生表示,此前他們曾多次向村委會和鎮政府反映此事,也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來查看,但河道污染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大量污水究竟從何而來?記者順著官河尋找,在河道西側的樹林中發現一條排水溝,大量灰黑色污水從這里流入官河。順著排水溝繼續向西尋找,記者發現這條排水溝橫穿趙家莊村,源頭從附近的S397省道西側空地一處“古力”井里冒出。這個“古力”井沒有明顯標識,里面滿是污水,旁邊不遠處還有多個類似的“古力”井。而在S397省道西側,就是村民所說的物流園,有多個食品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
記者在河道兩側找到兩個膠州市里岔鎮鎮級河長公示牌,上面寫著鎮級河長是里岔鎮副鎮長,村級河長是西張應村和曲家莊村的黨支部書記。記者按照公示牌上公布的手機號碼,聯系了兩個村的河管員。西張應村段的河管員先是疑問:“什么河管員,你打錯了吧?”在記者的再三提示下,他才想起自己是公示牌上的河管員。記者向他反映河道被污染的問題,他只是敷衍“啊、啊、好……”,最后表示會上報給河長。記者追問對方準備匯報給哪級河長時,這名河管員回答:“沒時間跟你‘叨叨’……”隨后掛斷了電話。
曲家莊村段的河管員則表示,他是物流園環衛工。對于“河管員”的工作,他只是“簽了名,沒干過。”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一河之長” 不能走過場
青島市早在三年前就全面實行了河長制,構建起四級河長體系。然而,河邊豎著“河長公示牌”,工作責任、年度目標一目了然,而河道排污口卻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這樣的河長制顯然流于形式。
根據《青島市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重要河庫(湖)水功能區消除亂倒亂排等現象,基本建成河庫(湖)健康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監督不到位,檢查不嚴格,制度必然“空轉”。希望相關部門督查夯實責任,問責倒逼落實,讓“一河之長”切實履行職責,保一江清流,護一方美麗,真正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青島建設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