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美術、主持、舞蹈、古琴……別以為這是在藝術學校,實際上這是部分社區組織的文化活動。近年來,隨著社區各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居民文化活動也日漸豐富多彩。不過,社區活動的“主力軍”往往是老年人,年輕人則普遍“缺席”。
近日,就有網友“空心菜”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咨詢青島有沒有適合年輕人參與的社區活動。如何滿足年輕人的文化生活需求,讓年輕人更好地參與其中,已成為社區建設的一項新課題。
提及社區文化活動,人們習慣性地聯想到戲曲、廣場舞、健康講座等“傳統”項目,對社區“老齡化”的固有印象,讓社區文化中心幾乎與老年活動中心畫上等號,缺少年輕人的“位置”。
“社區前段時間開展了趣味運動會,但活動安排在了周五上午,和上班時間沖突了。”29歲的小劉說。社區文化活動對年輕人而言,內容不夠新潮、信息渠道不暢、工作日不能參加,這些都影響了他們的參與興趣。
年輕人作為社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理應更多地走進社區、參與活動。社會各界應提供土壤、搭設舞臺、營造氛圍,使社區文化活動推陳出新,更加新穎,充滿活力,以此達到吸引年輕人的目的。例如,上海部分社區推出“青年戲劇表演課”,太原部分社區舉辦瑜伽、收納、職場解壓等創新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粉絲。
建議社區活動以需求為導向,研究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增加周末或晚上的活動時間,讓年輕人有機會參與。活動組織者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便利年輕人溝通信息、分享體驗、傳播推廣。
總而言之,破解年輕人的“社交密碼”,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打破年輕人對社區活動的刻板印象,將會讓社區的受益人群逐步擴大到全年齡層次。鼓勵年輕人參與,為社區發展注入青年的勇氣、朝氣、銳氣,更能讓社區活動辦得有聲有色,讓社區生活變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