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3日訊 “多虧了區里的人才服務專員,幫我解決了女兒的入學問題,了卻了我一樁大心事。”提到女兒的入學經歷,國家技術能手、即發集團緯編工姜正濤非常感慨。
為了讓人才能夠甩開膀子干事創業,即墨區在平臺建設、流程再造等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為人才提供“管家式”“全流程”服務,讓人才在即工作和生活的更加安心、更加舒心。
人才服務有了新平臺
“沒想到人才服務大廳這么便捷,不僅有現代化的設施,而且還有專門的引導員,服務周到細致。”剛辦完檔案轉出業務的應屆畢業生金婷高興地說道。
為了讓人才服務更全面,更人性化,即墨區在城市中心區域規劃建設了占地近千平米的人才服務大廳。大廳規劃了窗口服務區、項目洽談區、人力資源服務區、辦公區4大區域,設置了人才服務全程代辦幫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人才項目申報等5個窗口,通過設立人才服務專員、搭建“線上+線下”人才平臺等方式,實現人才服務的一次辦好。
“現在中心管理的各類檔案約7萬余份,為了實現檔案管理的智能化,規劃建設了200平米的流動人員檔案室,使用了智能化檔案架,通過檔案自動檢索,極大地提高了檔案查閱與調取的效率。”高校畢業生就業科科長王顥彭介紹。
依托青島市“智慧人才”平臺正在開發建設的“檔智享”信息系統,年底建成后將實現流動人員檔案管理的無紙化、業務辦理網絡化,大大提升人才檔案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人才服務有了“店小二”
“沒有場地,再有干勁也無處使。”疫情期間,劉新博士籌備組建專門團隊開展防疫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卻遇到了無合適辦公場所的尷尬境地。
在劉新博士一籌莫展之際,人才服務專員劉賢智主動找到了他,對接科技等部門聯系了幾家創客中心,短短2天,就幫其找到了合適的辦公場所,并按政策為其團隊成員申報生活和住房補貼。如此溫馨快捷的服務,讓劉新看到了即墨“栓心留人”的誠意,也看到了光明的創業前景。
“為了讓人才少跑腿,我們建立了人才服務全程代辦幫辦制度,整合職能部門力量,開設人才服務全程代辦幫辦窗口,設立了人才服務專員,一站式、一對一、全流程幫助人才解決創新創業及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提升凝聚人才的軟實力。”即墨區人社局黨組成員、區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宋軍介紹。
人才服務全程代辦幫辦窗口為人才提供戶籍辦理、住房保障、子女入學、醫療保健、補貼申領、檔案管理、大學生創業扶持等14項人才服務,今年以來累計為人才提供辦理人才落戶、檔案轉遞、學歷認證等各類服務3100余人次,“店小二”式服務為人才加速匯聚發揮了重要作用。
智企對接有了新渠道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人才服務中心與全國各大高校開展合作,依托“青島人才網”線上招聘平臺,大力開展線上校園引才推介活動。
“沒想到這么快就在家門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工作和生活的問題都解決了。”研究生趙佳告訴觀海新聞記者,年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趙佳在青島人才網上發了求職簡歷,人才服務專員江方超根據其所學專業和本人意愿,為其“牽線搭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很快便進行了線上面試。
今年以來,即墨組織羅博飛海洋技術、森麒麟、云路先進材料技術、大工研究院等企業,進行線上招聘活動,借助“青島人才網”等相關人才招聘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需求崗位1100余個,為用人單位和人才開辟了智企對接的新渠道。截至9月份,全區新引進培育各類人才8900余人,為該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吸引留住人才,即墨區出臺了研究生生活補貼等一系列惠才政策,在住房、科研資助、創業資金等方面給予人才扶持。今年以來,為500余名研究生發放了生活補貼、一次性安家費等人才補貼。設立青年驛站,為青年人才提供5天免費住宿,解決了來即求職青年人才的住宿難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賢智 張晗 俊俊)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