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3日訊 “你現在一餐吃幾盒飯?飯后有牛奶或者酸奶嗎?英語聽力跟上了嗎?放學后在托管都干什么呀……”日前,在青島市李滄區檢察院司法救助金發放儀式前會議室外的一隅,檢察官媽媽仔細詢問著小明(化名)的衣食住行。
小明是李滄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受害人,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發現小明急需救助,李滄區人民檢察院主動決定對其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救助。
小明家庭生活困難,父親年齡較大,身體狀況較差,現有狀況無法保障其生活,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召開公開聽證會后為其提供3萬元救助金。此外,小明已年滿7周歲,但始終未上學,李滄區人民檢察院積極溝通菏澤市、李滄區相關部門,經過多方努力,最終成功為其辦理入學。

孩子降生,母親出走,父親不堪重負
2013年,一聲啼哭,小明在山東省菏澤市一個偏僻小鎮的診所里呱呱墜地,他懵懵懂懂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正翹首以盼父母的疼愛,然而不幸的是,命運讓他與幸福快樂的童年擦肩而過......
七個月時,母親出走,自此了無音信,年過五旬的父親和尚在襁褓里的小明相依為命。沒房住,沒地種,沒錢花……小明的父親看著因為饑餓哇哇啼哭的小明,他決定出門打工,去青島!但是到了青島才知道,房子實在太貴了,他甚至租不起一個像樣的平房,只能以極低的價格租了一間墻不避風、瓦不擋雨的簡陋危房,年邁的父親和剛剛蹣跚學步的小明就這樣留在了青島。
轉眼小明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于出生時的診所沒有資質,小明也因此沒有戶口,于是父親把他寄養在一家私立全托幼兒園。原本,父親打零工的收入支付幼兒園費用已經讓這個家庭捉襟見肘,連日來一無所獲更讓小明父親夜不能寐。“兩手空空怎么去幼兒園呢?幼兒園的老師不會不管孩子的吧?要不等我掙了錢再去……”就這樣,尚在稚齡的小明被父親遺棄在了幼兒園,父親一走就是4年......
重重難題,多方聯動,檢察機關讓愛更有溫度
檢察官在辦案中第一次見到小明,瘦小的身體、破舊的衣物、驚慌的眼神……無一不在訴說著小明悲慘的境遇,檢察官的心被揪的生疼。辦案檢察官將小明的情況立即上報黨組,李滄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對小明展開檢察主導、政府協助、公眾參與的全方位司法救助工作。
物質救助解決生活失保。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各部門相互配合,制定完善的救助方案,針對小明父親收入不穩定的特殊情況,李滄區人民檢察院創新性采取分期方式進行發放救助金,并建立救助金使用監督制約機制,保障小明的基本生活。
同時,主動聯系社會愛心力量,讓社會公眾參與其中。李滄區一位愛心企業家為小明父親提供了工作,并安排了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間,父子倆終于在舉目無親的青島扎了根。
心理關助體現司法關懷。回顧小明的童年,不難看出,心理關助是讓小明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最有效的途徑。所以,自受理伊始,檢察官將心理疏導工作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給予小明媽媽般溫暖的懷抱、為其購置喜歡的玩具、自掏腰包讓他住進溫暖的出租屋.....檢察官的種種付出與關愛,融化了小明的不安與畏懼,讓他的臉上重見天真笑容,讓他重新被這個世界擁抱。
學業保障助力夢想啟航。看著孩子日漸圓潤的臉上洋溢的樂觀,檢察官的心稍稍得到了緩解,但是怎樣才能讓這個孩子重新步入和同齡人一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又把他們剛剛放下的心重新提了起來。上學!必須讓孩子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沒有戶口怎么辦?李滄區人民檢察官聯系菏澤市戶籍單位,按照要求聯系司法所,幫助小明和父親進行親子鑒定后順利落戶。剩下的一切——都像昭示著小明以后的人生一樣——非常順利,溝通李滄區教體局、聯系學校,學校為小明辦理了免飯費入學。
終于,2020年9月,小明端端正正坐在廣水路小學一年級的教室里,聽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吃著營養豐富的午飯,想著檢察媽媽對他的期望……
“對檢察機關而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和司法為民理念就蘊含在一起起案件的辦理中,結案并不是一個案件的終點,我們要緊盯因案致困的弱勢群體,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案件當事人不僅看到司法的理性,也能感受到檢察的情懷和人性的光輝,感動于檢察官的努力,讓一個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孩子找回了父親,有房住、有學上、有關懷在。”該院檢察長王廷祥如是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唐賽)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