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事業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不斷提高人民滿意度,讓學校成為最美的建筑,讓老師成為最美的職業,讓學生獲得最美的成長,努力把美好的藍圖變為桃李滿園的現實景象。回首過往,新區教育人不斷摸索、砥礪前行;身處當下,他們勇挑重擔、不忘初心;展望未來,他們凝結聚力、躊躇滿志。
昨天|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U”型教學樓、智能探究中心、科創求真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國學啟慧中心、閱讀交流中心、同步課堂、圖書館……今年剛剛投入使用的珠江路小學東校區,處處散發著時尚、智慧、創意、青春與活力的氣息。這所總投資1.3億元、占地40畝,總建筑面積20874.71平方米的新校,是西海岸新區最美校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期間,新區區投入136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72所,新增學位83750個,有效解決了“大班額”問題。同時,引進中科院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項目15個,駐區高校20所,高校集聚之勢全面形成;投入18億元,用于新建校內設配套、更新班班通設備、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學校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投入1億元,改造校園消防安全隱患、安裝防沖撞柱、建設“互聯網+校園安全”體系,打造陽光校園。如今在西海岸,無論城區還是鄉村,學校、幼兒園都成為最靚麗風景線。
除了硬件建設的全面升級,西海岸新區在軟件上給老師以最美的職業體驗,給莘莘學子最美的成長環境。新區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全面優化干部結構。同時,出臺新區教育人才引育政策,引進82名高層次教育人才,給予最高100萬元生活補貼和80萬元購房補貼。支持自主培育人才,給予自主育人單位最高30萬元獎勵。建立后備人才資源庫,實施“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三名工程,成立34個“三名工作室”,給予每年3~5萬元培訓補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表彰教師2921人,是“十二五”的2.6倍,涌現出張曉冰、張麗等一批師德楷模。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提高工資待遇,努力為教師辦好實事,教師獲得感不斷增強。在西海岸,教育成為最令人尊敬的行業,教師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也讓優秀教師層出不窮,展現了新區教師最美的風采。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為了讓學生獲得最美的成長,該區加強素質教育,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設立53處研學基地,編寫8冊鄉土文化讀本。青少年交響樂團、青少年民樂團奏響校園青春主題曲,羽毛球隊、男子籃球隊登上全省冠軍領獎臺,中小學生登上世界頭腦風暴大賽、世界機器人大賽、上合峰會等國際大舞臺,足球小將更是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
今天|智慧校園建設風生水起
“我們將智慧教育作為新區教育系統‘三大重點’工作之一,這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高群眾教育獲得感的有力途徑。新區將持續優化智慧教育環境,建設‘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成‘區校一體化’智慧教育服務體系,三年內實現智慧課堂應用全覆蓋。” 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新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說。2019年新區在全市率先啟動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成立智慧教育指導中心。如今,新區成功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成為青島唯一入選區市。
近日,在新區實驗小學主辦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小學第五聯合體“聚焦高效 智慧提升”智慧教育論壇上,老師們相聚云端,以智慧課堂為基礎,帶來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講授了《伯牙鼓琴》一課。老師通過點讀電子課本上的內容為同學們示朗讀,開展小組合作時使用PK班功能,通過平板推送朗讀作業,學生朗讀后系統自動記錄數據并評分。課上播放的《高山流水》音樂,更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碰撞出了美妙的火花。
據了解,目前新區已遴選智慧教育基地學校20所,升級改造110所學校校園網絡;為全區小學五年級、初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師生配備移動終端;完成128所非基地校每校一間基于智慧課堂應用部署的錄播教室;線上學習期間,完成全部學校1萬余名教師、教研員的智慧課堂培訓,智慧教育工作穩步推進。2019年12月22日,新區管委還與科大訊飛合作,投資8.59億元實施“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行動項目,形成了智慧教育的全方位高速發展。
“智慧做引領,集團化布局,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正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于瑞泳介紹,新區同時積極推動集團化辦學,45個教育項目納入區“投資攻堅戰”,新建太行山路中學、兩河初中等8個項目已完工,新建蘭東路幼兒園、青島小鎮幼兒園,擴建崇明島路小學等10個項目開工,完成投資8.7億元,新成立9個學前教育集團、11個義務教育集團。
明天|萬里征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啟程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謀劃‘十四五’、開啟新一個百年的關鍵之年。我們將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問題意識,堅持高標引領,高點定位,科學編制新區教育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奮力譜寫教育體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于瑞泳介紹,新區對教育未來的發展謀劃了推進城鄉一體、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智慧教育、推動高中高質量發展、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深化校地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隊伍“七步走”的新藍圖。
據悉,新區將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堅持全域統籌,辦好每一所學校、幼兒園,讓城鄉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教育改革發展紅利。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打造一批具有規模優勢及品牌影響的現代化一流教育集團。優化幼兒園布局,擴大普惠學位供給,優質幼兒園數量達到90%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0%以上,創建“山東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繼續推出學前教育“西海岸經驗”。
優化資源配置,規劃新建、擴建學校、幼兒園109所,增加學位90970個,規劃預留各級各類教育設施21所,預留學位32640個。同時,加快智慧教育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打造“青島領先、國內一流”的智慧教育體系,爭創“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人工智能教育超算中心,打造綜合性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推動名師資源、特色資源、生成性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建設,推動駐區高校智慧教育資源向中小學生開放,積極培育“人工智能+”教育市場。
推動高中高質量發展,推進高中學校管理機制和辦學機制改革,大幅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讓更多的普通高中學子知名高校,讓更多職教學子通過職教高考實現大學夢。推動優質普通高中集團化辦學,全方位提升高中辦學質量。優化整合全域普通高中校舍、設施、干部、師資、生源等要素,科學調整普通高中布局,搭建普通高中競爭平臺,構建良性競爭格局。統籌全域普通高中藝術教育資源,加強與青島市藝術學校合作,辦好新區音樂學校。優化職業教育專業布局,形成青島軍民融合學院、中德應用技術學校、高級職業技術學校“三足鼎立”、錯位發展的職業教育新版圖。
此外,新區將在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深化校地融合發展、建設高水平隊伍等方面下大力氣,以新時代的擔當、奮進者的姿態,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努力創造高質量發展新業績,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新區貢獻教育體育力量。(青報教育在線 周鵬 通訊員 李贏)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