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藥品安全、價格監管、產品質量、放心消費……這些市場監管領域的關鍵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但可能很少有人能說清道明,尤其是一些相關的政策文件、法律條文繁雜晦澀,理解起來頗有難度。為讓廣大市民更好理解生活中的市場監管知識,青島日報即日起與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開設《市場監管新知速遞》欄目,為你的生活解疑答惑。市民若有其他想了解的問題,可通過電子郵箱scjgxcc@163.com或在“青島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中留言。
【現象】電費價格涉及千家萬戶,居民基本都是“一戶一表”,有的商鋪用電可能需要轉供,提起“轉供電”,很多人都是一臉懵。那么,什么是轉供電?如何查詢轉供電費?對此,記者采訪了市市場監管局價監處相關負責人。
【解答】轉供電是指電網企業無法實現“一戶一表”直接供電,需由轉供電單位轉供并代收電費的行為。轉供電單位在設備購進、線路鋪設以及損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成本。為回收成本,轉供電環節會加收一定的費用。
自2019年11月1日起,轉供電單位總表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且非直抄用戶安裝峰谷分時電表的,轉供電單位要按照我省規定的相應電壓等級峰谷分時銷售電價標準,向非直抄用戶收取電費。
那么,為什么不同商場的轉供電電費有所區別?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根據相關文件,轉供電單位對峰谷分時電表以外的其他非直抄用戶,非直抄用戶當月到戶電價=轉供電單位與電網企業當月結算平均電價/(1-損耗率),損耗率最高不得超過12%。這就導致了到戶電價盡管屬政府定價,但其價格不僅受尖峰、高峰、平段、低谷各時段用電量影響,還受線路老化程度、線路長度、變壓器功率大小等因素影響,從而導致同一供電區域,每月收費標準不一;不同供電區域同一收費月份收費標準也不一樣。
對于轉供電價格的監管,市市場監管局會同國家電網開發了“轉供電費查詢碼”,用戶可下載“網上國網APP”,通過輸入用電號、交費地址、交費額度予以查詢辨別。如果以紅碼呈現,則提示交費用戶所交電費可能超過12%的加價標準。
通過階段性的集中整治,目前已責令轉供電企業按政策退費1887萬元,惠及小微企業30余萬戶,規范了轉供電單位的行為,全市轉供電監管進展基本良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