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3年8月25日第7版
路開通,車馳騁,心舒暢。近年來,島城全力提升城市品質,聚焦城市交通擁堵“頑瘴痼疾”,打通了一條條未貫通道路,市民體驗便利,拍手稱贊。實踐中,不少新建道路在正式交付前先開放,為的是讓工程提前“上線”,早早為城市“解堵”。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過有一些道路卻因配套設施缺位、管理維護“掉線”,給市民帶來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煩。

近日,有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反映,李滄區建文路、市北區同德路等新開通道路環境臟亂,尤其亂停車現象嚴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通行。這些道路本來是周邊居民美好生活的“加分項”,誰承想卻成了被市民投訴的“減分項”。

究其原因,一些新建道路雖然通了,但由于未完成移交手續,沒有接入城市路網管理,交警不能入場對違停車輛執法;城管、環衛等職能部門發揮不了作用;道路施工方對未移交道路雖然有維護管理責任,但面對亂停車現象,基本上也是束手無策。民生工程提前“上線”了,管理服務卻“掉線”了。

怎么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
首先,管理部門應轉變理念,提高服務意識。未移交的開放道路雖是“臨時路”,可也是“事實路”,無論是否移交,服務還是應該靠前一步。執法要授權,服務可以主動作為,關口前移;執法有邊界,服務沒有止境,應該不斷提升。
其次,管理部門應協同創新,增加服務內容。區別于常態道路管理模式,有關部門可以聯合道路周邊的小區物業、居委會,做好入戶宣傳,提醒車主文明停車。交警、城管等部門也可以在周邊道路張貼提示單,不間斷巡邏巡查,防止車主見縫插針亂停車。
再次,管理部門應未雨綢繆,消除服務盲區。對新出現的未交付道路,相關部門要及時排查,厘清未交付緣由,提速交接流程,從根本上解決管理服務“掉線”的問題。
總之,希望各級部門對民生工程項目用上“繡花功夫”,填補未交付道路的管理服務空白,把好事真正辦好,方能讓青島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使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