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4日訊 圣誕季即將到來,外貿企業訂單快速恢復,港口空箱的調撥需求愈加迫切。觀海新聞記者從山東港口青島港獲悉,新上線的空箱系統實現了入境空箱調撥立等可取,極大提高了空箱周轉效率。
受歐美等地疫情影響,中國大量貨物出口到當地后,由于對方卸船的時間較長而滯留在口岸,造成國內航運市場集裝箱短缺嚴重。“青島港今年6到10月進境空箱約75萬個,同比減少了18%,現在可以說是一箱難求,現在都在備戰出口圣誕季,空箱流轉速度太重要了。”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軍介紹。
資料圖
黃島海關新上線的“境內沿海調撥空箱作業電子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國內調撥空箱電子申報,大幅縮短了空箱周轉時間。以赫伯羅特“阿拉伯巴爾贊”輪為例,船上裝載著從上海口岸調來的1000TEU空箱。船舶抵港后,碼頭按照海關放行信息,早已安排好車輛在碼頭陸側集卡交互站等待。拉上空箱后,集裝箱車徑直開出自動化碼頭智能無人卡口,出閘時空箱物流底賬,自動比對成功,自動放行、自動核銷物流底賬,全程只用了15分鐘。
據介紹,黃島海關“境內沿海調撥空箱作業電子化管理系統”上線后,船舶代理通過系統提前向海關申報國內調撥空箱數據,收到電子放行指令后,場站可提前安排車輛進港提箱,實施空箱船邊直提,有效縮短國內調撥空箱滯港時間。同時,空箱出閘之前已生成電子物流底賬,出閘時自動比對成功后自動放行、自動核銷物流底賬。
青島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經理董平說:“以前我們要在碼頭、海關之間來回奔波,只有通過紙質單據審核后,才能對空箱進行調撥,非常耽誤時間,空箱在碼頭堆存時間長,堆存費用也很高。現在,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將空箱從碼頭提回,周末和節假日也能正常開展業務,國內空箱碼頭堆存時間大大降低了,既省時又省錢。”
“海關應用智慧監管系統對接碼頭作業系統,讓數據多跑腿,讓客戶少跑腿,優化了口岸營商環境。同時,實現了系統形成海關物流底賬,碼頭出閘可以直接核銷,改變以往國內空箱出閘,海關閘口無數據的現象,也進一步加強了海關監管力度。”黃島海關口岸監管處副處長李蓓蕾說。
據統計,今年1-10月,黃島海關共監管調撥空箱219萬標箱,全部實現閘口直接放行。目前,該模式已從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復制推廣至前灣港所有閘口,青島港整體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曉峰 通訊員 謝寧 王瑋紅)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