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4日訊 近年來我市建筑垃圾產生量年均近5000萬立方米,堆在足球場大小的一塊地上,高度達7003米,接近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建筑垃圾處置管理,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工地無手續外運、車輛帶泥上路撒漏污染、建筑垃圾(裝修垃圾)隨意堆放等問題,既影響環境衛生整潔,又影響市容市貌,也阻礙城市品質提升。在11月4日舉行的“星期三問城管”活動中,市城市管理局廣開門路聽民聲、納民意,針對群眾關心的建筑垃圾處置方面的煩心事,進行答疑解惑,幫助群眾紓困解憂。

我市新型建筑垃圾運輸車。
線上線下聯動解決市民煩心事
本次活動中,市環境衛生發展中心副主任崔建寶、市容環衛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藍潤輝共同在12319熱線現場接線,解答居民疑問。同時,活動還邀請了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城陽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分管負責同志到場現場調度、解決問題。對于行業政策咨詢建議類問題,崔建寶一一詳細記錄并耐心解答,消除了居民在建筑垃圾管理政策方面的疑惑;對于違規違法類舉報,藍潤輝立即調度各區市,相關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第一時間奔赴現場落實處置相關問題。管理、執法部門工作密切配合、無縫銜接,進一步彰顯城市管理系統工作的整體性、協同性。上午9時至11時,現場共接聽市民來電45個,主要涉及建筑垃圾清理不及時、車輛撒漏揚塵、回填場地亂倒亂卸等方面問題。

建筑垃圾運輸車在出工地前進行清洗。
線下各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隨時待命、快速反應、現場處置。對于市民反映舉報的李滄區大嶗路宜川路綠城盛世花園附近工地渣土車出門不凈、廣水路漢川號上藏家園A區20棟裝修垃圾暫存點清理不及時、西海岸港灣學院清運建筑垃圾撒漏、城陽區上馬街道附近岙東路回填場地亂倒亂卸等問題,相關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立即奔赴現場協同處置解決。其中,市民反映的城陽區上馬街道岙東路回填場地位于上馬街道岙東路西側、潤興新海灣南側,為上馬街道青島悅城物資有限公司申請辦理的建筑垃圾回填登記場地。場地內有歷史遺留的少量生活垃圾,回填施工過程中存在揚塵現象。針對場地存在的問題,城陽區城市管理部門責令回填場地施工單位停工整改,督促其開展場地內積存生活垃圾清理、采取揚塵控制措施、加裝視頻監控系統、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整改工作。
智慧監管平臺為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綁上“緊箍咒”
在接聽熱線的同時,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市民代表來到市環境衛生發展中心,觀摩體驗“青島市智慧建筑垃圾監管平臺”賦能行業監管的應用場景。工作人員對智能監管平臺相關功能模塊進行了講解、演示,遠程查看部分新型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運輸狀態,并由市民代表隨機選取1處新型車輛參運工地赴現場觀摩。

青島市智慧建筑垃圾監管平臺。
上午9點30分,觀海新聞記者隨觀摩隊伍來到位于市南區香港中路5號的“中國紡織工人療養院改造”項目工地。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一輛輛密閉嚴實、顏色鮮亮的綠色“小蘋果”渣土車緩緩駛入洗車通道,在來回沖洗之后,“小蘋果”的車身、車輪、車牌潔凈如新。大家在對車輛近距離觀看時,車輛盲區檢測系統立即啟動并持續發出“大車靠近請遠離”的聲光警示。據青島盛世瑋豪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培江介紹,新型車輛在操控、環保、安全性能方面較之前車輛都有較大提升,憑借多種車載終端設備的加持,公司幾十輛新型車輛至今未發生任何一起撒漏污染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星期三問城管接線現場。
據悉,下期“星期三問城管”活動將于11月11日圍繞“冬季試供熱”主題組織開展。屆時,青島市城市管理局供熱發展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將走進熱線大廳,接聽市民來電,廣泛聽取市民意見建議。敬請廣大市民朋友踴躍撥打12319熱線積極參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臧傳龍 文/圖/視頻)
相關工作鏈接:
近年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學深圳、趕深圳”工作部署,通過固化聯防聯控協同機制、引領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換代升級、推動智能監管平臺落地等舉措,初步形成以協同管控為保障、新型車輛為載體、智能監管為依托的建筑垃圾規范化運輸管理體系。
2019年11月以來,依托建筑垃圾治理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架構,組織各區市成立建筑垃圾運輸聯防聯控隊伍,持續開展高密度、大頻次的聯防聯控行動,嚴查超載超速、密閉不嚴、撒漏揚塵等違規問題。另外,創新性建立建筑垃圾運輸違法案件首接負責制,制定案件流轉規則,協調市區各級部門密切配合,有效整合執法力量,形成集中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重拳出擊與精準點穴相結合的全方位、高效率打擊態勢。
今年以來,全市聯防聯控行動共出動人員50158人次、摸排工地10186處,檢查運輸車26394車次,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問題3096處,引導全市4466輛傳統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完成縱向密閉升級,占總車輛比達88.7%,市民因渣土車撒漏揚塵舉報投訴同比下降40%以上,建筑垃圾運輸聯防聯控取得實效。
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市公安局、交通局等7部門制定出臺《青島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行業專用規范》,明確新型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視頻+感應器”業內最嚴智能管控標準。新型車輛具備全密閉頂篷、右側及前向盲區預警、駕駛行為監測預警等裝置,能夠有效提高車輛環保、安全運行水平。目前,經運行實踐統計,具備建筑垃圾運輸資質的新型車輛違規率及事故率較以往大幅降低。規范的出臺,對我市實現建筑垃圾運輸行業變革升級,建立行業自我更新、自我約束、自我規范的新生態影響深遠。
市城市管理局積極對接平臺科技企業,將行業科技監管需求與科創企業開拓市場的需求相融合,充分開放建筑垃圾運輸市場應用場景,搭建完成青島市智慧建筑垃圾監管平臺。目前,平臺已納入全市257處工地、5000余輛運輸車輛、187處資源化企業及回填消納點信息,依托智能手段逐步實現對建筑垃圾處置行業的精細化、高效化管控。今年9月份,青島市智慧建筑垃圾監管平臺亮相全國第四屆(2020)建筑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得到省住建廳及中環協領導的一致肯定,10月23日在2020年度中國智慧環衛高峰論壇獲得“智慧環衛新監管典型示范”獎項。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