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5日特1版
宜居青島
青島“十三五”住建成就特刊
從平房成片到高屋廣廈,又從繁華迤邐到重回自然。幾十年間,青島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其背后是人居需求的提升和宜居環境的更迭。
“一磚一瓦系民生,一路一橋總關情”,作為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涉及住房保障體系、市政路網建設、配套設施工程建設、村鎮建設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與每一位老百姓生活都息息相關。
為了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宜居、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為了盯住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為了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服務效能”,“十三五”期間,全市住房與城鄉建設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全市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我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加快,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持續優化。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4.12 %,比“十二五”末的2015年提高了4.13個百分點。四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現有國家特色小鎮2個(膠州市李哥莊鎮、平度市南村鎮),有11個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創建范圍,10個鎮列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范圍。
住房工作扎實推進。我市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2016-2020年我市累計實施住房保障6.3萬套(戶);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6.2萬套;人才住房已開工建設和籌集12.3萬套。我市先后成為全國首批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工作試點城市、國家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全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我市共建設道路總長度約900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為骨干、主干路為補充”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網體系。中心城區累計建設公共停車場178處,增加公共停車泊位約7.13萬個。2019年供熱面積較2015年增長了70%。市內六區實現清潔能源供熱面積截至2019年采暖季達到6287萬平方米,較2015年新增4687萬平方米。2019年全市新增綜合管廊11.7公里、海綿城市面積55.46平方公里。
村鎮建設工作成效明顯。我市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規范提升農村貧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共改造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危房9299戶。大力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5439個村開展垃圾分類,覆蓋率100%。全市145個村莊(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示范村達標創建,10個鎮級垃圾終端處置站建設完工,填補了農村生活垃圾鎮級處置的空白。
……
這些“十三五”期間的亮點數字,不僅是我市打造宜居城市水平的進階,更是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的攀升。
擬定于明年4月,我市還將重磅迎來一場全新的博覽盛會——由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市社會組織總會共同承辦的“2021中國(青島)宜居博覽會”,屆時,這場大規模、高級別、多成果博覽會通過全方位展示青島宜居形象,將進一步推動“宜居城市 時尚生活”建設,為打造“宜居青島”再添一把火。
相信未來,通過一個個真抓實干項目的落地和城市建設“內外兼修”的推進,青島生活會變得更宜居,市民也會切身感受到城市品質的全方位改善提升,進而讓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新征程越走越寬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5日特2版
大考下,決勝收官之戰的“住建打法” ——訪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

青島日報2020年11月5日特3版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