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歐陽中石先生曾來青領銜創辦“首青弘文書苑”,并為書苑手書“苑訓”——“弘文載道 煥彩如需”。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向記者一遍遍解讀其中涵義:弘揚文化為的是文以載道,要用書法的辦法,煥發時代的光彩,使書法的形式和內容都契合時代的需要。
歐陽中石先生在青島
漢字是一種智慧一份厚禮
“我總認為漢字是中國人民向世界人民提供的一份厚禮,人們會通過它,逐漸了解我們。”歐陽中石提及在日本看到公交車上的圖畫書,不論來自哪個國家的人們,都能讀懂它,“實際上,我們的漢字就是畫!形象事物可以畫,抽象的不好畫,但是漢字有辦法,讓人一看就明白。比如:畫個圈,中間一點,就是太陽;畫個月牙,中間一豎就是月亮,而把日月放一塊兒,就是大放光明,都明白了。”
歐陽中石認為,這就是漢字了不起的地方和獨特的魅力,“所以,漢字中有智慧的含量,也有科學的含量,也有藝術的含量!怎么表現漢字的魅力?那就是書寫。”
一個以書法研究和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機構,究竟應當書寫什么樣的內容呢?老先生說:“學書,不是簡單地抄抄《蘭亭序》,臨臨碑帖,而是要與時代相結合。這恰恰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內容。”
我這一生真是“合算”
歐陽中石是山東泰安人。然而自從1939年離開家鄉,他便一直不曾回去。而青島,卻是老先生經常歸來的家鄉。上世紀30年代,歐陽中石還曾率領體育代表隊,到國立山東大學舉行籃球友誼賽!在與老先生的閑聊中,這個謎團得以破解。原來老先生還曾經做過體育老師!
“我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句話:少無大志,見異思遷,不務正業!”聽老先生講述他的人生,幾為傳奇。“小時候從沒想過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看見人家學數字,就學數字,人家打球,就想打球,人家學語文,就想學語文,人家種地,自己也想種地!”正因如此,他竟誤打誤撞,成為京劇奚派創始人奚嘯伯先生的嫡傳弟子。到了要進大學,選專業,歐陽中石聽到一位同學大談“邏輯學”,似乎還很實用,便決定學習邏輯。于是,他最終畢業于北大哲學系邏輯專業。然而畢業時,受時局影響,邏輯無用,他改做數學老師;1956年語文課改,加強文言文,他讀過私塾,有根基,于是改教語文;后來便成為最強“補丁”,教歷史、教化學、教體育,又因國際形勢之變化,改教書法……從小學一直教到博士后,他不停更換專業。
“所以我說我這一生是不務正業。”每每有人稱歐陽中石為書法家、京劇藝術家,他都會連連搖頭:“我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教書匠!”而對于如此輾轉騰挪、似乎未盡其用的人生,歐陽中石不但沒有絲毫抱怨,甚至還自言“幸福”:“你說合算不合算,我看這真是最大的合算!上學時,我理科差點,之后在學習中我變成了一個全面的人。一個人的成長,始終都跟隨著國家的命運走向,你可以說這實際上也是國家對你的培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