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6日1版
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三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百年交匯,謀篇布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青島在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雙節點”價值,又站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開拓,勇擔重任,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觀大勢,謀全局,闖新路。去年以來青島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不斷前進,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作出的“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重要指示,青島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全面發起15個攻勢,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城市發展進入新境界,治理能力和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為城市提供了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跳出傳統思維框架,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正在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而高質量發展,也讓青島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市民的幸福生活帶來福祉。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讓本來就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變”上加“變”。“十四五”時期我們面對的發展形勢將更加嚴峻復雜。越是面臨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越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我們要對照“十四五”規劃建議,準確把握發展大勢,緊盯國家政策動向,加強前瞻性研究,重點圍繞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聚焦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找準青島與國家、省戰略的結合點,更好地融入發展大局,推動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攀升。要強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用改革“沖擊鉆”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嶄新動力,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我們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為青島這座城市開創更加精彩的未來。(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