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臺東步行街入列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為契機,從臺東這條青島最出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街開始,青島醞釀包括中山路、浮山灣等在內的全市商業特色街區的全面升級。以特色街為突破口,提升城市消費市場能級和服務功能,構建區域消費中心的意圖十分清晰。
這樣的選擇,放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下審視,可謂恰逢其時。新格局中,消費的形態、層次、活躍程度、輻射范圍等,將成為衡量城市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座城市能否云集全球產品、吸引各地消費者、引領消費潮流,將最直接地體現一座城市在區域經濟體系中的話語權、影響力。
對于青島而言,要放大城市經濟體量,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建立新的優勢,要勇擔戰略使命,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成為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成為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引領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就必須做大消費這篇文章。
而特色街區則是驅動城市消費市場升級的核心引擎。不用提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僅以重慶解放碑步行街為例:一條街區就集聚了重慶全市近6%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的世界金融機構,50%以上的品牌專業服務機構,以不到全市0.05%的面積,創造了2.5%的地區生產總值。
以此為標尺,青島差距不小。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第一批11條步行街改造提升之后,實現營業額1251億元,增長17%。平均每條街區營業額為113.7億元。而臺東的數字是50多億元,不到平均數的二分之一。
這樣的差距,意味著青島此輪特色街區的升級,必須是系統性的、全方位的改造提升。消費環境要優化,交通、停車這些短板要補齊,更要對標全球頂級商業街區,以購物環境最優最好為目標,從根本上重塑環境;商業結構要升級,要有瞄準全球消費趨勢超前布局的眼光,引進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全球大牌新品,在首店上進一步突破,打造品牌最新最潮,最具“性價比”的購物之城;文化特色要強化,商業與文化、消費與生活,一直有割舍不斷的聯系,青島獨特的文化符號,應成為消費場景塑造的重要元素,給消費賦予獨特的城市文化烙印……
更重要的是,此輪改造升級,不能僅僅著眼于硬件的升級,要充分意識到當下消費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趨勢,面向消費者的新需求,在促進商業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上發力,超前布局,用“商業新基建”引領特色街區的升級。
比如,利用青島構建高水平5G和“雙千兆”寬帶網絡的機遇,幫助傳統商家開展線上經營,做到經營主體能上盡上、商品“種”“量”能多盡多、購物過程能快盡快,形成云逛街、云購物、云展覽、云走秀、云體驗的新型商業業態。
可以更好地做強流量的文章。當下的消費,比拼的是流量經濟,通過引入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充分利用商業數據資源,提早洞察研究消費需求,賦能產品設計、制造、營銷等環節,線上線下聯動,匯聚人流、商流。
還可以建設智慧街區。這方面杭州已經先行一步,一部手機實現了“吃住行游購娛”,刷臉消費、10秒找房、30秒入住、智能導視等智慧生活已經讓消費體驗實現了迭代。
特色商業街區的改造升級,不是簡單的“買買買”,也不是單純的商業設施建設,它需要深層次的布局,需要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來揚長補短,只有這樣,青島才能在不斷地滿足、創造、引領需求的過程中,快速做大消費市場,進而更好地提升城市的輻射力和帶動力。(青島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