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張圖火了,就是它↓↓↓
這張圖之所以火,是因為一條微博↓↓

“火”的關鍵詞是#秦嶺以一己之力擋住南下冷空氣#
近期,包括觀海新聞記者在內,每當談論起氣溫變化,“秦嶺”總會因為這張圖而成為必點的一道“談資”。


古有猛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今有秦嶺一己之力擋住冷空氣
秦嶺真有那么牛?!
一起看“中國天氣網” 的科普↓↓↓
我們先來說說秦嶺:
在中國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比尋常的山脈,氣勢磅礴地橫亙在中華大地上,這條巍峨的山脈就是秦嶺。它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各種各樣的功能。
據中國氣象局曾經發布的一篇公眾號介紹,由于它的存在,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小到喜歡吃甜粽還是咸粽,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秦嶺對水汽有阻滯作用,秦嶺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北坡相對寒冷干燥,南坡則溫暖濕潤,南坡自下而上擁有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 亞寒帶5種氣候類型;北坡自下而上擁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4種氣候類型,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還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
那么,秦嶺是怎么擋住南下冷空氣的?
首先,秦嶺的海拔高對冷空氣南下和暖濕氣流北上都有一定的阻擋作用,但同時冷空氣自西向東自北向南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移動到這里的時候已消耗了“元氣”,到了秦嶺,冷空氣要爬坡還會再消耗一些,所以實力不夠強的冷空氣“爬”到這就沒“后勁”了,就算有“耐力”比較強的冷空氣,奮力翻過山之后,實力也會明顯削弱,因此就造成了秦嶺“擋”住了冷空氣的現象。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冷空氣都可以被秦嶺擋住,遇到強冷空氣來襲,還是可以破關過去的,影響到我國南方地區。
一般來說,如果山脈阻擋了干冷空氣,并不會出現如照片一樣“涇渭分明”的現象;反而,當山脈阻擋了暖濕氣流,才會在一側出現暖氣流抬升形成云,而另一側氣流下沉,出現晴空。
所以,網友曬的這張圖,有云的一側其實才是南方哦!
觀海新聞整理了部分有關秦嶺的照片,橫看成嶺側成峰,讓我們一起從不同角度來進一步認識一下這位橫刀立馬阻擋冷空氣大軍南下的“大英雄”吧——
2018年11月8日無人機拍攝的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主峰鬼谷嶺被五條蒼勁綿延的山脈托起、形成了“五龍捧圣”的奇特景象↑↑↑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初冬雪霽的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如夢如幻,美不勝收。 秦嶺深處的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云霧山鎮的云霧山區,海拔2008.9米,有原始森林5135公頃。這里峰巒疊嶂、植被豐富,四季云霧繚繞,素有“云霧仙境”之稱。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山頂白雪覆蓋,半山卻是一派秋色。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這是10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秦嶺西安至寧陜段秋景。深秋時節,秦嶺深處五彩斑斕、秋色絢爛。新華社記者劉瀟攝
2018年11月5日無人機拍攝的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城旁的秦嶺景色。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2018年11月5日在西(安)成(都)高鐵線佛坪站站臺上拍攝的秦嶺景色。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綜合科普中國、中國天氣網微信、中國教育發布等,圖片來源于新華社,未署名者版權歸拍攝者所有 編輯/楊海濤)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