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的樓棟是錯層式建筑,單元樓之間存在高低差,由樓梯相接。自從我生病手術后,只能坐輪椅出行,單元樓旁的樓梯就成了我出門的最大阻礙。”近日,家住錯埠嶺一路22號一單元的馬女士通過熱線反映,單元樓旁的樓梯不具備無障礙通行條件,希望有關部門能幫助解決。
馬女士介紹,她在2021年11月做了腰部手術后活動受限,只能憑借輔助工具出門。“我家住在5樓,下樓很麻煩,只有去醫院的時候才出門。”馬女士說,“本以為今后只能窩在家里,但今年小區加裝電梯,民政部門也送了電動輪椅,日常出門對我來說不再是個奢望。”
但出電梯后,馬女士還需要經過一段樓梯。為此,今年5月,她與電梯安裝公司達成一致,由該公司將單元樓東側的樓梯改造出一個坡道,方便輪椅出行。“但建設完的坡道又陡又窄,輪椅根本上不去。”馬女士無奈地說。
12月6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錯埠嶺一路22號一單元東側的樓梯上建設了水泥坡道和欄桿。記者測量發現,馬女士的電動輪椅寬約63厘米,而坡道的寬度僅有67厘米,即使有家人幫助,輪椅也很難被推上坡道。記者注意到,該樓梯的東側是平坦的小區道路,若輪椅能順利通過坡道,即可駛出小區。
隨后,記者聯系了市北區遼源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街道將積極對接居民訴求,出具解決方案,并尋求其他解決途徑來實施相關改造,以解決居民的輪椅出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