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老人在蚌埠路社區養老服務站門外等待買飯。

■一位老人從康城社區養老服務站買完飯后步行回家。
■訴求來源
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養老服務站距離居民區有點遠,老年人過去不方便。”“養老服務站內不能現場做飯,而且老人們要露天排隊買飯,請問能否提供送餐服務?”近日,有市民致電黨報熱線表示,天氣越來越冷,希望養老服務站完善助餐服務,讓老年人吃上熱乎、方便的助老餐。
近年來,青島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不斷豐富老年人助餐服務供給。“建設以助餐功能為主的村(社區)養老服務站600處”被列入2023年市辦實事。作為一項惠民工程,養老服務站的建設切實為老年人解決了“一餐飯”難題。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打通助餐服務“最后100米”,將熱乎飯更好、更快地送到老人家門口,成為一項課題。近日,記者探訪市民反映的部分養老服務站了解到,“選址難”是部分養老服務站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主要困擾。
位置偏就餐不便
惠老舉措待完善
12月11日中午,記者來到雙山街道蚌埠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實地探訪。該服務站位于世紀公館小區中心位置,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門上寫著“營業時間11:30-12:15”。服務站所處位置地勢較低,門口有高約20厘米、猶如門檻一樣的擋水板,門外有9級臺階。記者趕到時,工作人員剛剛將餐食運到服務站,有老人已經在門外等待。當日氣溫驟降并降雨,盡管老人打著傘,衣服仍被雨水淋到。

說起這處養老服務站,社區的老人們提出了建議。
“這個地方不能現場做飯,只能在外面做好后再送過來,建議直接送餐到家。”
“門口有臺階和擋水板,腿腳不利索的老人容易絆倒,希望能在臺階兩側裝上護欄。”
“天冷了,服務站應該盡快裝上空調,能讓大家在屋里用餐。”
對此,站點負責人解釋,養老服務站的房子由街道和社區提供,沒有煙道和上下水系統,因此無法現場烹飪。另外,之前有老人被門口的擋水板絆倒,為了防止再發生意外,他們建議老人在門外買飯。

“目前,站點人力不足,難以送餐上門。市民可在外賣平臺上搜索‘城運頤養民生餐廳’訂餐,但無法享受助餐補貼。”該負責人說。
位于同安錦街的金家嶺街道康城社區養老服務站因為地點偏僻也被投訴。這處服務站位于社區東側,距離居民區較遠,加之地勢較高,老年人往來不便。“這處服務站的位置確實不大好,有些老人要走20分鐘才能過來。”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康城社區養老服務站今年5月開業,由街道租賃臨街門頭房建設,是社區內唯一滿足條件、適合建設養老服務站的場所。康城社區有用餐需求的老人約有1200名,目前,該站點的送餐服務只面向失能老人。社區將逐步擴大送餐范圍,盡快滿足其他有送餐需求的老人。
存在這種“短板”的社區養老服務站并非個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負責運營多個養老服務站,有的服務站處于社區邊角地,位置難尋;有的服務站位于二、三樓,老人上下樓不方便;有的服務站環境一般,就餐老人少……

合適房源數量少
養老服務站“選址難”
記者從民政部門了解到,養老服務站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延伸,以助餐為主,兼具助樂等功能。按照《青島市進一步優化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措施》要求,2023-2024年,青島市計劃建設1181處養老服務站。對新建的養老服務站,經驗收合格后給予3萬-5萬元的一次性建設獎補。在青島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背景下,多名一線工作人員表示,“選址難”成為養老服務站建設和提供服務的難點、痛點。
某街道辦事處的一位社會事務負責人告訴記者,養老服務站以助餐為主,要想充分發揮功能,房屋面積需達到300平方米,最好設有排煙設施。相關政策要求所需房屋由屬地政府無償提供給養老服務機構使用,因此,對于街道和社區而言,使用社區配套用房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樣的房屋不好找。目前,很多老舊小區沒有建設社區配套用房,或是社區配套用房較少,影響了養老服務站的建設。
該負責人說,2010年后規劃建設的小區雖然配建了包括養老用房在內的社區服務用房,但與商業網點房比起來,很多配套用房位置偏僻、布局分散、單體面積小,不適合建設養老服務站。2019年,青島市民政局等四部門出臺《關于加強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規劃、建設和移交管理的通知》,其中對配套養老用房的總面積和選址提出了相對細致的要求。
據了解,部分街道和社區嘗試租用社會房屋建設養老服務站。“社區內適合建養老服務站的房子都有租約,我們目前能租到的房子條件一般。”某社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部分居民的反對也影響了養老服務站的建設。記者了解到,李滄區、城陽區、平度市都發生過封閉小區居民反對利用小區內的配套用房建設養老服務站的事件。受此影響,部分社區至今未建成養老服務站。采訪中,這些小區的業主認為,如果在封閉小區內建設養老服務站,會有大量外人涌入,產生安全隱患。“我們小區建成時間較短,助老服務需求并不大,應利用配套用房建設其他公益設施。”有小區業主表示。
分類施策打通堵點
大力推廣送餐服務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讓老人就近吃上熱乎飯,不僅是子女心中的牽掛,更是社會各界的普遍關切。采訪中,業內人士及政協委員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快硬件設施的建設、調配力度,積極拓展送餐服務,做好做優養老服務站的助餐服務。
市政協委員、青島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曉玲認為,“選址難”是制約養老服務站發揮功能的瓶頸,要想破解這一堵點、難點,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對建成時間較長、空間資源有限的老舊小區,在城市更新中通過改造、新建的方式增加配套用房;對配套用房布局分散的小區,通過政策引導,采用置換、出租等方式整合既有資源,提高配套用房的易用性;對于2019年以后規劃建設的新小區,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要求,確保養老配套用房保質保量建設、移交,并用于社區養老工作。
“針對部分市民反對在封閉小區內建設養老服務站的情況,建議有關部門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綜合各方意見,優化養老服務站規劃布局,在建設養老服務站時,通過對房屋合理改造,減少站點運營對小區居民生活的影響。”李曉玲說。
市政協委員、青島國際青年創客基地主任王可鋒對青島養老工作進行過深入調研,并提出了《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案。他認為,針對部分養老服務站位置偏僻、出入不便的現狀,有關部門可以積極推廣送餐服務。
據了解,最近,青島市民政局聯合中國銀聯青島分公司,在“云閃付”App上開發了“代訂餐”親情服務,親屬可在線上為老年人訂餐,并享受市、區(市)兩級助餐和送餐補貼,老年人助餐服務機構提供送餐上門服務。被評估為2-4級失能失智并與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社區)養老服務站簽約為護理型家庭養老床位的老年人,在1-2公里范圍內,享受免費送餐服務。
“對于‘選址難’的社區,可以擴大送餐補貼覆蓋面,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這項服務。為了減少財政負擔,送餐服務可以引入第三方機構。這些機構在送餐的同時可以開展增值服務,實現老年人、企業和社區三贏。”王可鋒建議。
記者手記
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城市大力優化整合社區配套建設用房等公共空間,發展養老托育、社區助餐等多種社區嵌入式服務,推動優質普惠公共服務下基層、進社區。如何進一步開發養老用地用房,合理布局社區養老設施,讓老年人就近就便享有優質的養老服務,是增進民生福祉的一項重要任務。
今年,“建設以助餐功能為主的村(社區)養老服務站600處”的年度市辦實事任務已完成,成果可喜,但建好了,更要管好、用好。選址不佳、功能不全、送餐不暢等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亟待解決。養老工程是民生工程,在選址、審批、服務各個階段需做精、做細,織密服務網。相關部門應擴大增量,深挖存量,盤活社區用房資源,讓房盡其用。同時,聚焦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讓每一個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