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被稱為農業的“芯片”。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這為現代種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山東省青島市大力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聚力打造國際種都,圍繞制度創新、平臺搭建、企業扶優、國際合作等方面創新突破。以國際種都核心區——即墨區移風店鎮為例,目前已引進瑞克斯旺、韓國農友、凱盛浩豐等一大批種子頭部企業和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域具備500余種蔬菜種子產能,種子年銷售額近6億元,種業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用“一粒種子”撬動整個大產業。移風店鎮圍繞科學規劃、壯大矩陣、平臺搭建,走出一條種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今,擁有“米袋子”“菜籃子”“金種子”等眾多名片加持的移風店鎮,正向全國重要的種業發展新高地大步邁進。

瑞克斯旺(中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
“雙輪驅動”壯大種業矩陣
坐標北緯36°,這里被譽為“黃金育種帶”。蜿蜒的大沽河穿流而過,青榮城際鐵、沈海高速、膠東國際機場將其環抱其中。移康路東邊是大片綠意盎然的麥田,西邊坐落著一座座蔬菜大棚,棚內各式各樣的蔬菜正恣意生長。
作為國際種都核心區,移風店鎮轄區內耕地面積達17.4萬畝,蔬菜種植面積6萬畝。圍繞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區域性現代種業新高地目標,移風店鎮精準對標荷蘭種業小鎮等國際頂級種業園區,以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集群化、國際化為發展方向,聚力創建集種企孵化、種質保護、品種展示、研發加工、種權交易為一體的現代化種子產業園。
“目前,轄區已規劃1.6萬畝的核心區、3.4萬畝的重點區和34萬畝的輻射區,成為青島市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金種子’和山東省首批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移風店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江崇明說。
在位于核心區的青島德龍種子蔬菜育種基地內,農場負責人孫軍正查看幼苗長勢。“公司利用分子標記、蛋白體誘導等高科技手段,每年開展幾千個品種的雜交組合和選育,未來將建設立足青島、輻射全國的本土化一流研發中心?!?/p>
德龍種子研發中心以北是瑞克斯旺(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全球第四大蔬菜種子公司。正值公司開放日,爆漿番茄、五彩甜椒、特色花茄等果蔬擺滿展盤。“五彩甜椒,既保留了傳統辣椒中的營養,又去掉了辣味,簡直跟水果一樣?!庇慰蛡儽硎?。
匯聚尖端種子資源的移風店鎮,按照“龍頭帶動、本土培育”的思路,在引進國內外龍頭種企的同時,注重扶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
先后引進荷蘭瑞克斯旺、韓國農友、青島碩豐源等現代種業產業鏈項目23個,扶持德龍種子研發中心、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等本土種業研究,對智能化育苗中心、資源昆蟲繁育基地等4個產業項目建設更新,全域具備500余種蔬菜種子產能,170個種子品種在國家農業農村部登記,年銷售額6億元。
搭建交流平臺培育人才
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業人才。為破解人才儲備難題,移風店鎮一手抓本土人才培育,一手抓“高精尖”人才招引。依托國際種都核心區平臺集聚效應,移風店鎮整合轄區企業、合作社成立現代種業聯盟,組建一對一服務小分隊,為人才落戶提供保姆式服務。同時,發揮龍頭企業和即墨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人才培育主體作用,并與青島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緊密合作,加大農業技術專項培訓。
截至目前,移風店鎮已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500余次,培訓農民2萬余人次,培育出360多個科技示范戶。
“土專家”“洋專家”,聯手富農家。為加強技術交流和業務合作,移風店鎮還組建種業發展科技創新聯盟、聯創E家種業企業交流論壇等,促進技術互助、業務合作,推動研發品種本地使用率達70%以上。
“一粒種子”撬動一方產業
蔬菜種植大棚內,新一茬綠油油的黃瓜掛滿藤條?!斑@是2023年本地產的新品種種子,耐寒、抗病性強,收成比以往高了近三成?!狈N植戶朱愛香說,周邊的農戶不需要自己育苗,買回來直接種,存活率還高。
移風店鎮培育出許多優質、高產、綠色的新品種。其中,瑞克斯旺科研中心項目研發的牛角椒種子占全國同類種業市場70%,青島碩豐源公司的黃瓜新品種占東北旱黃瓜市場的80%左右,韓國農友蔬菜育種研究所的黃心白菜占東北地區同類市場的60%以上。
青島誠一果蔬產業園內,農戶剛摘下來的新鮮蔬菜被小車運到這里,經凈菜打包后,按照訂單發往各大商超?!拔覀兊挠唵慰蛻艏扔泻旭R、永旺這些大型超市,也有社區團購?!鼻鄭u誠一果蔬基地負責人董亮說,進入12月份,大棚蔬菜的訂單逐漸多起來,現在已排到春節期間。
立足優質種源和蔬菜種植傳統優勢,移風店鎮搶抓預制菜產業風口,規劃建設青島銀杏家凈菜加工全產業鏈基地項目,填補了即墨區凈菜加工生產線的空白。
在設施農業建設上,移風店鎮圍繞蔬菜產業“降成本、提產量、增收入”目標,推進6萬畝的蔬菜種植標準化示范園和集中連片設施農業建設,打造1.1萬畝高標準農田;整合農村蔬菜種植散戶力量,發展3個國家級合作社示范社、22個區級以上示范社、12個示范家庭農場。
除此之外,移風店鎮還積極實施品牌培育行動,打造出女兒村大姜、湍灣西瓜等一批拳頭品牌,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湍灣紫蒜等39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并借助集中展銷、直播帶貨等手段,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市場認可度和銷售量持續攀升,促進農民致富、集體增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孫靜秋 劉延芝 文/圖)
責任編輯: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