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訊 由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王京彬院長帶隊,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省地質學會、省地質博物館相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日前到靈山島實地走訪調研靈山島地質文化島建設和評估工作,青島市地質工程勘查院、保護區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資料圖。宋新華 攝
專家組一行7人,先后來到靈山島運來石地質遺跡點、虎嘴崖剖面、燈塔剖面、千層崖褶皺剖面、象鼻山地質遺跡點、羊礁洞剖面等10余處典型地質遺跡點進行了現場踏勘,并對靈山島地質文化長廊、溝南崖美麗鄉村、海島生態旅游基礎設施等配套建設內容進行檢查驗收。踏勘結束后,組織召開了靈山島實地勘踏評估地質文化島建設工作座談會,會上保護區工委書記馮洪珍介紹了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發展情況和豐富的地質條件,并對地質文化島建設工作開展情況、遇到的困難以及下一步如何推進地質文化島建設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做了詳細匯報。青島地質工程勘院負責人解讀了海島以及周邊地區獨特的地質特征與地質資源。
王京彬院長及專家組一致認為靈山島作為全國首個海島申報地質文化村(鎮)項目,其區位優勢明顯,自然環境優美,有豐富的地質遺跡,地質景觀特色明顯,與老百姓融合較好,地質生態系統基礎條件優勢,指出靈山島需要進一步做好地質生態系統這篇大文章,以地質生態本底調查為基礎,優化生態關鍵帶,完善制訂生態功能區劃, 構建和優化地質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同時要做好地質文化特色、挖掘地質元素提升研學“文創產品”,提升地質文化島的文化內涵,助力海島旅游高層次、高質量發展。靈山島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認真按照 “地質為基、文化為魂、融合為要、惠民為本”的基本定位, 立足長遠戰略布局,統籌各方面意見、建議,以建設地質文化島為契機,精細化培育發展與地質有關的、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把靈山島打造成國家級生物多樣性保留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級地質文化島和海島康養基地,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海、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地質文化島畫卷。
據悉,靈山島起源于早白堊世早期,受多種地質作用(沉積作用、火山作用和構造運動)的共同影響而形成的復合成因型海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