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19日訊 鎮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鎮域經濟新突破,全力托底上合示范區建設,19日上午,膠州市聚焦“實干突破年”主題,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一鎮(街道)一業”高質量發展路演活動。12個鎮街從加速構建具有上合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角度出發,立足各自產業發展基礎、項目資源、產業鏈、供應鏈等要素優勢,形成鎮街屬相圖,精準定位產業發展所需的政策、市場、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及各部門、外部市場所能匹配的資源,形成一套具體打法。

值得關注的是,在論述具體攻堅方式時,12個鎮街不僅詳細論述本地特色優勢及攻堅方向,同時也分析了與膠州市“五大新城”和其他鎮街關系,以實現全域協作、握指成拳、強力攻堅之勢。同時,各鎮街在招商引資路徑上,不再簡單圍繞某個頭部企業、頭部項目招引,而是站在服務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暢通運轉的角度,聚焦企業降本、增效、增益的價值環節、關鍵領域,與頭部企業深化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圈建設合作,進行定向精準招引,共同尋找破局的資源和政策,最終實現以共建產業鏈供應鏈生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特色產業
膠萊街道緊扣“上合空港 官路新郡”屬相定位,推進臨空高端制造產業布局。簽約ASB芯片先進封測、陽氫氫能源高端裝備制造、丹香航空食品等億元以上項目27個,總投資達340.8億元。其中,龐仕國際深藍產業基地項目從首次接觸到正式簽約落地,僅用時55天。
緊扣“上合商貿集聚地·臨港服務生態區”屬相圖定位,中云街道整合150多家散戶,統一運營管理,通過夜市、年貨節、廟會、元宵燈會、啤酒節、音樂節、愛情節等一系列特色橋頭IP,跨年夜吸引7萬余人、參與線上直播約13萬人,點亮云溪河沿岸老膠州,成為新的流量口。
鋪集鎮作為山東乃至中國北方地區重要的家具制造業聚集區,聚焦智能家居產業,按照“龍頭企業引領+共享生態建立+智能制造賦能+產業協同共生”的發展思路,聚攏龍頭企業源氏木語上下游生態伙伴27家;深化開放、鼓勵家居產品“出海”是鋪集鎮一大特色,不僅成功落戶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北美材分會,穩定了上游大宗木材供應,還助力阿納尼公司全線貫通青島市首筆跨境電商9810海外倉出口業務,開拓外貿新路徑。
拓展新興賽道
傳承百年歷史底蘊和產業積淀,上合美谷在集聚了1100余家美麗時尚產業上下游企業的李哥莊街道應運而生。深耕美麗時尚產業40余年,掌控著全球40%的“頭”等生意,與歐美、拉美、亞非等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李哥莊不僅有底氣將涵蓋美飾、美妝、醫美“三美”產業積極融入國家開放戰略,還敢為人先的推進規則規制的輸出,首部美麗時尚產業發展白皮書的發布,全方位解析了全球“三美”產業發展指數,國際時尚資源引領力不斷提升。
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為主攻方向的膠西街道,聚焦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裝備、智能家電、機械設備4個具體領域,再精準發力其細分賽道。以新能源裝備為例,錨定的細分賽道是電化學儲能設備,通過對市場、領域、技術等全方位的研究,膠西街道進一步確定了該細分賽道的發展策略,將發展重點向上下游關鍵原材料(如石墨)、研發、測試等環節延伸,提升在儲能行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產業鏈供應鏈融通協同
為破解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三里河街道立足區位突出、市場主體活躍、商務樓宇充足三大優勢,以“樓宇經濟”為主攻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關鍵抓手,瞄準深圳福田CBD125座“億元樓”標兵,推動特色樓宇集聚化、園區化、功能化布局。
膠北街道聚焦港貿港服產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規模不大、鏈條不全等問題,以拓展樞紐港新城公共產品屬性為出發點,系統布局臨港偏好型產業,加快構建產業鏈供應鏈高效流通體系,為其他新城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和完備的物流服務保障體系。
里岔鎮以預制菜為主攻產業,系統布局、全面出擊,嫁接魯商集團“省級平臺”,在濟南銀座山東省預制菜數字大廈深度嵌入“里岔元素”,建立起“產業共建、渠道共用、場景共享”聯動機制,成立青島首個預制菜產業鏈黨建聯盟,吸引56家成員單位,促成10余家企業簽訂超4000萬元合作訂單。
阜安街道將青島市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對照數控機床上游產業鏈8大領域細分板塊,重點針對目前缺鏈、短板的滾珠絲杠、數控刀架、轉臺、主軸等功能部件,開展專業化精準招商。
與“五大新城”組團布局呼應
地處九龍街道的卡奧斯新城,將工業互聯網思維深度融入新城的規劃建設,這種平臺驅動的思維,也逐漸影響了九龍街道,數字賦能、創新燈塔、場景開放......這些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高頻詞,也頻頻出現在九龍街道的路演報告中。上合“產業樣本”的精準定位,也讓九龍街道有了發展目標和路徑,在錨定建成千億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的目標后,九龍街道又主動聚焦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精密加工三大配套產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洋河鎮的主導產業食品行業貿易往來頻繁,以益海嘉里為例,日均車流量約1500余次、人流量約3500余人次、發貨量約1000噸,為“五大新城”帶來更多人流、物流、資金流,導入更多要素資源。與此同時,發揮樞紐港新城的物流運輸優勢,為大豆、花生等農產品提供物流保障,更好解決“公轉鐵”問題,降低企業運輸成本。不僅是和“五大新城”深度協同,與其他鎮(街道)也是深情互動,比如和里岔鎮預制菜產業在學生餐、航空餐、部隊餐等領域形成聯動、和膠萊街道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交易中心形成前端研發、后端交易模式。
膠東街道更是全面融入空港新城,釋放緊鄰機場的圈層效應,承接機場開放流量和溢出效應,深度融入“關港區鎮”一體化發展大勢,聯動空港綜保區、北部物流片區,從流量集聚與消費場景、綜保政策與外貿物流、制造基礎與生產性服務等維度進行分析,找準商務消費、現代物流、智能制造服務三個主攻細分領域發力,構建全方位發展的臨空現代服務業格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通訊員 李穎慧 李柯 文/圖)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