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出臺《青島市海洋發展遠景規劃》《青島海洋經濟促進條例》,加快推進總投資2100億元的140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
做足“海洋文章”,提升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引領力

■今年1月,“深藍2號”深遠海大型智能養殖網箱在青島出塢。


新春伊始,青島關于2024年全市海洋發展的“路線圖”已經勾勒出來:全力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出臺《青島市海洋發展遠景規劃》《青島海洋經濟促進條例》,推動部、省、市簽署深海三大國家平臺共建協議,加快推進總投資2100億元的140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
2月5日,記者從青島市海洋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青島將抓緊落地突破一批重大政策、平臺、活動和機制,增強創新能力、產業能級、治理效能,全力提升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引領力,進一步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
持續發力推動實現“新突破”
2023年,青島大抓海洋的氛圍更加濃厚,經略海洋向縱深推進:首次組織全市海洋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全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區(市)擂臺賽等“十大活動”;出臺全國第一部海洋領域市場主體培育的專項政策;落地建設全國唯一聯合國“海洋十年”合作中心、亞洲唯一“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2024年,青島圍繞重大政策、平臺、活動和機制四個方面再部署,力爭取得新突破。
落地突破一批引領發展的政策規劃。全力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研究制定建設方案,梳理可落地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出臺《青島市海洋發展遠景規劃》,前瞻謀劃未來青島海洋發展重點方向,持續保持在全國海洋城市中的領先地位;編制《青島海洋經濟促進條例》,夯實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法治支撐體系。
落地突破一批創新示范的重大平臺。推動部、省、市簽署深海三大國家平臺共建協議,盡快立項、開工;推動“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實體化運作,支持“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合作中心建設,提升青島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能力;高質量運行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開展優良品種培育和戰略新興品種人工繁育技術攻關,積極爭創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進一步規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建設,加快推進科學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落地。
落地突破一批有國際影響的重要活動。作為聯合國海委會“海濱之城平臺”亞洲唯一創始城市參加2024年聯合國“海洋十年”大會,構建拓展藍色伙伴關系;推動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等高端平臺機構合作,不斷提升東亞海洋合作平臺發展論壇辦會層次;籌備第27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爭取展會永久落戶青島,打造高質量全球水產交易、展示、服務平臺。
落地突破一批改革創新的機制模式。創新部、市現代海洋城市共建機制,爭取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對外合作、海洋治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充實并發揮海洋委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開展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評估;進一步完善市委海洋委工作機制,頂格舉辦全市海洋發展大會;出臺《現代海洋產業示范園區培育管理辦法》,打造一批海洋特色園區建設實體樣板。
進一步增強海洋發展綜合實力
2023年,青島在海洋科技、產業發展、海洋治理方面成效更加凸顯:住青涉海“兩院”院士達23人,約占全國涉海院士總數的30%;總投資2000億元的9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399.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158%;面臨滸苔整體規模偏大形勢,強化“前置打撈+近岸防御”策略,處置效果歷年最好。2024年,青島將聚力創新能力、產業能級、治理效能提升,進一步增強海洋發展綜合實力。
實施海洋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依托重大涉海項目、重大科技平臺,實施“企業攬才”“平臺攬才”行動;加快建設中國海洋國際人才港;組織開展青島市現代海洋英才評選,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藍色專項,舉辦中國山東海洋高端人才交流暨項目洽談會,聚力打造海洋產業人才集聚高地;開展高成長性海洋企業評選活動,加快培育一批引領性、成長性、創新性強的海洋企業。
實施海洋產業能級提升行動。加快推進總投資2100億元的140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組織全市海洋重點項目觀摩活動;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藍色種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打造“總部型”海工裝備制造業,提升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提升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創新力,培育青島“海洋藥谷”;壯大海洋新能源產業,打造女島海洋新能源制造特色集聚區;推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發展,加大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研發;塑造海洋電子信息產業先發優勢,實現關鍵核心裝備國產化替代;加快培育深海開發產業發展,加大對海洋采礦設備、水下機器人等關鍵設備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定向招引。
實施海洋治理效能提升行動。扎實推動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加強岸線整治修復,完成靈山島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完善修訂滸苔處置應急預案,優化前置打撈模式,打好“降本增效”仗;持續加強涉漁綜合專項治理,加大涉漁“三無”船舶整治,從嚴從重打擊違規捕撈行為,依法維護海洋伏季休漁秩序。
■青島2024年海洋發展“關鍵詞”
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
青島是我國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宣示地。為推動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走深走實,青島前瞻謀劃,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
青島具備“爭創”的堅實基礎。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青島海洋生產總值規模位居全國第三,近年來加快經略海洋步伐,昂首挺進世界海洋城市體系前列。多年來,通過推進“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計劃,打造上合海洋科學與技術國際創新轉化中心,舉辦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世界海洋科技大會等海洋展會活動,建設聯合國“海洋十年”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等平臺,青島進一步聯結世界,構建起更加廣闊的國際海洋“朋友圈”,形成了海洋開放新高地。
基于此,青島將結合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建設路徑,研究成立工作專班,研究制定建設方案,梳理可落地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盡快啟動先行試驗區建設方案編制、標志性項目謀劃等工作,推動城市間、區域間、國家間海洋交流合作、共同繁榮。
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
2023年,青島主導培育的中國對蝦“黃海6號”、櫛孔扇貝“蓬萊紅4號”、海帶“海農1號”、金虎雜交斑4個水產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目前,在海洋水產種業方面,在青科研人員、科研單位及培育出的水產新品種皆居全國第一。這是青島建設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的優勢所在。
2022年,青島發布的“海洋15條”政策已針對海洋種業發展進行了布局。建設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青島還將編制《青島水產種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動藍色種業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高質量運行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聚焦“三魚一蝦一貝”,開展優良品種培育和戰略新興品種人工繁育技術攻關;做好《國家水產種業北方繁育基地建設規劃》,著力打造全國水產種質研發創制高地。
青島“海洋藥谷”
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是青島的海洋優勢產業之一,在國內處于第一梯隊,已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創新藥物、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農用制品為主的產業體系。在此基礎上,2024年我市發力培育青島“海洋藥谷”,旨在進一步鞏固壯大發展優勢,占據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高點。
為著力提升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產業創新力,培育青島“海洋藥谷”,青島將推動抗腫瘤藥物BG136加快臨床試驗進程,推動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及華東區域總部、康大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南極磷蝦產業園、琛藍項目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浩大海洋等企業上市。同時,借鑒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十個一”機制(選擇一個特色產業、制定一個產業規劃、組建一家國資公司、建設一個功能園區、引進一家大院大所、設立一支產業基金、成立一個服務機構、集聚一批龍頭企業、搭建一批合作平臺、打造一個品牌盛會),重點打造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嶗山大北海)和青島市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園。
“總部型”海工裝備制造業
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海洋結構相對均衡。不過,青島海洋產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起步狀態,海工裝備制造業等海洋產業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在海工裝備EPCI(即總承包工程,包括設計、采購、建造和安裝各環節)鏈條結構中,青島海洋船舶鏈主企業以C端建造環節為主,缺失設計和采購等高端環節,需要推動海工裝備由C端向EPCI全鏈條發展。
著力打造“總部型”海工裝備制造業,青島將依托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總部,提升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推動中船712所大型特種電機、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爭創船舶與海工裝備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大與中船集團、中海油集團、中石油集團等央企總部高層對接,超前謀劃布局深海采礦船、液氫運輸船、液氨運輸船等產品,爭取高價值訂單轉移青島,將海西灣打造成為集研發設計、總裝建造、檢測服務、產業配套于一體的總部型產業基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