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2日訊 在代表“市長杯”小學組最高水平的男子甲組甲級比賽中,同樣來自城陽區的流亭小學和實驗小學包攬了冠亞軍,將足球融入到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中,是這兩支球隊取得成功的關鍵。
流亭小學:校隊也有“專業范兒”
始建于1929年的流亭街道小學,在2001年與雙臺小學等五所學校合并,成立了現在的流亭小學。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來,學校將足球教學納入課程進行課堂教學,每班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分年級組織學生學習運球、傳球、顛球、帶球、頂球、射門等基本技能,將足球基本技術融入體育游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2015年,流亭小學被確定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在大力開展普及工作的同時,流亭小學開始打造自己的足球精英隊伍,在師資、資金、后勤等方面給予了強有力的保障。學校于2010年開始著手高水平足球教練員的考察與聘任工作,并在2011年通過成立了第一支校隊。職業教練執教、每周訓練六天、寒暑假外出拉練,這支小學校隊儼然有了專業隊的味道。
厚積薄發,2017年起,流亭小學終迎來校園足球的“收獲季”。四年間三奪“市長杯”小學男子甲組、2017年2018年蟬聯山東省”體彩杯“足球聯賽男子甲組冠軍,吳宏喆和肖涵方等7名隊員先后入選了國家少年隊。
城陽實小:“校長杯”也有升降級
城陽區實驗小學則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充分發揮本校足球場地充足的優勢,將校園足球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校隊教練雷剛老師說:“我們通過調研發現足球運動深受孩子喜歡,而且非常利于在校內開展,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及綜合素養。”為普及足球教學,學校編寫了《城陽區實驗小學足球校本課程》,從一年級開始開設足球課,讓學生學習足球知識,了解足球文化,掌握足球技能,培養球性球感,提高足球運動水平。
在硬件和后勤保障上城陽實小同樣不遺余力,目前學校擁有標準足球場1個、籠式足球場地3個,每年用于足球訓練、外出比賽的經費超過30萬元。通過不斷優化校本足球課程,逐步建立了以足球課堂為主渠道、課外足球興趣小組為拓展、學校足球隊為提高的梯度足球運動體系。每學期舉辦一次有90余支球隊參加的“校長杯”足球賽,并引入了升降級制度,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也從其中挖掘了不少好苗子。
近年來,城陽實小在“市長杯”足球賽中,共收獲10個冠軍,9個亞軍,10余名球員進入了中超俱樂部的后備梯隊。也許幾年之后,他們的身影就將出現在全國最高水平的中超聯賽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