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11月13日第6版
農田上違規建起廠房,舉報后廠房被拆除,混凝土地基卻絲毫未動,企業甚至開始在地塊上傾倒煤渣、橡膠廢料及建筑垃圾——
農田拆違“半拉子” 村民嘆息“復耕難”
■被堆在王木匠莊村村西的建筑垃圾及廢棄輪胎。
平度市蓼蘭鎮王木匠莊村村西,一片原本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的農田,因變成了建筑垃圾、工業廢料堆積點而引來村民的不斷投訴。
“我們鎮是全市4個耕地保護典型鎮之一,曾因鄉鎮耕地保護工作成效突出,獲得了耕地保護激勵資金。可是,我們村西這片地被占用的問題,卻一直沒解決。”王木匠莊村一位村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我們投訴了有企業在農田上違規建廠房后,廠房確實被拆了,但留下了地基,耕地仍然無法復耕,再投訴卻沒人管了。”
近日,記者前往王木匠莊村實地探訪,在村西一條南北向胡同的盡頭看到了這片農田。農田的西側、南側是企業的廠房,東側是一片林地,北側建有一堵3米多高的磚墻與居民區隔離開來。放眼望去,此地長滿荒草,地內與胡同相接的主路鋪滿煤渣,深度近10厘米,路的兩側散布著多處一米多高的建筑垃圾堆,綿延達20多米。
“能看到的建筑垃圾是最新傾倒的,很多建筑垃圾、煤渣堆都被覆蓋在荒草下面,現在這塊地就是一個垃圾場,已經荒廢兩年無法正常耕種了。”村民王先生如是說。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看到不少工廠設備也廢棄于此,銹跡斑斑,周圍爬滿了雜草。
王先生告訴記者,這塊地上堆積著工業垃圾,中央位置還散落了幾十條廢棄輪胎,散發著膠皮味,場地西北角堆積了十幾袋子橡膠廢料,袋子未封口,不少廢料散落一地。
“這些橡膠廢料都該有正規的處理程序,長期堆在這里,污染空氣,也污染了土地。”王先生說。
IMG_20201104_142957
記者從王木匠莊村委了解到,2012年左右,村里將這片農田承包給本村一位王姓村民,時間為20年,主要種植玉米、小麥、花生等農作物。2016年,這位村民將這片農田流轉給與其相鄰的一家橡膠企業。王姓村民說:“當初流轉的時候,企業也沒說要用來干什么。后來,我們看見這家橡膠企業開始在農田里建廠房。”
根據村民們的回憶,這家橡膠企業是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這片農田上建設廠房的。到了2017年年底,廠房高度超過了平房,只剩下房頂部分尚未完工。其間,部分村民陸續向平度市國土部門舉報。“當時,平度市國土部門工作人員給出的回復是:敦促企業拆掉廠房,讓土地恢復至可耕種狀態。”一位村民介紹說。
然而,村民們看到的情況是:2018年,企業拆掉了建好的廠房,卻沒有拆掉混凝土地基。后來,這家企業開始在這里堆放建筑垃圾、工廠廢渣、廢輪胎。
“拆違只拆了地上的廠房,混凝土地基卻留在農田里,建車間留下的硬化地面也沒有清理,還是無法耕種呀!”無奈之下,村民繼續投訴,遺憾的是,再也沒有工作人員前來實地查看和清理拆違的“小尾巴”。
在記者探訪期間,王木匠莊村委工作人員出示了一份蓼蘭鎮土地利用規劃圖(2006—2020)。王姓村民流轉的這片農田位于王木匠莊村西側,在規劃圖中顯示為淡黃色,按照圖例,這里為一般耕地,其周邊顯示為村莊。
記者在山東省征地信息公開查詢系統查詢到,2018年至2019年,平度市在蓼蘭鎮共計征用6塊建設用地,涉及5個村莊,其中,涉及王木匠莊村的征地是在2019年批準的。根據土地勘測定界圖件PDF文件顯示,王木匠莊村征地紅線的西側、青島天馨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北側是一塊水澆地,并蓋有王木匠莊村的公章。“蓋公章的位置就是那塊被垃圾占領的10畝耕地。”村委工作人員說。
就王木匠莊村的這一問題,記者致電平度市自然資源局自然資源所。工作人員對此表示:“耕地上不允許傾倒建筑垃圾,建設廠房需要相關部門批準,否則就是違法建筑,必須拆除達到能夠耕種的狀態。具體情況建議咨詢蓼蘭鎮綜合執法中隊。”
記者致電蓼蘭鎮綜合執法中隊,工作人員稱,待上報領導后,到現場實地查看一下再做處理。記者發稿前再次聯系王木匠莊村委得知,仍未有執法人員前來執法,此時距離致電蓼蘭鎮綜合執法中隊已經過去4天時間。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拆違不能“文件式執法”
農田里,違規建起廠房;村民投訴,相關部門也勒令企業拆除廠房。村委和村民看到的情況卻是:拆違留下的混凝土地基無人管,農田復耕遙遙無期,而且又變成了廢料垃圾場。造成這一結果,相關部門難脫其咎。
關于農田違建一事,相關部門的“口頭回復”有板有眼,然而,面對相關部門的“文件式”執法,村民們只能是一聲嘆息:農田撂荒,拆違也是“撂荒”。
保護農田不能是一句嘴邊話,更不能是“紙上談兵”,而應是真正能讓土地長出糧食的“閃電行動”。深入田間、現場督辦,實地了解農田情況,嚴格落實拆違責任,將拆除違建的執法行動進行到底,這應是耕地“守線人”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