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島,除了看海吃海鮮,還可以沿著海岸線,欣賞曬魚的壯觀場面。初冬季節,即墨東部沿海的許多小漁村,隨處可見曬魚場,處處都是一幅壯美的“曬魚圖”。
冬日陽光下,各類干魚經海風微微吹拂,一股海腥的新鮮味道撲面而來。“趁著天氣好,要多曬一些,主要以鲅魚為主。”即墨鰲山衛街道垛石村54歲的漁民孫誠譚說,他家祖輩就靠曬魚為生,每年冬季,村里許多漁民都開始忙著曬魚,村民的屋頂成了“曬魚場”。站在屋頂上放眼望去,一幅幅曬魚圖組成了美麗的畫卷,小漁村變成了以漁家文化為主的旅游特色村。
偏口魚、鰻魚、鲅魚、面包魚、舌頭魚……大的有鲅魚、面包魚,小的有黃花魚、舌頭魚……20多個品種的新鮮海魚,加上傳承600多年的老手藝,就成了今天沿海一線的獨特風景——甜曬魚。甜曬魚不是每個季節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冬至前后才能大量出現。孫誠譚是即墨特色旅游村——垛石村出名的曬魚高手,無論什么品種的魚,他都能輕松駕馭。曬魚第一步就是打鱗,從背部切開,除去內臟。然后再切上一刀,別看這簡單的一刀,其實很重要。每條魚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之后,就要進入下一道工序了:洗凈、泡水,拿來經過沉淀的海水,將一條條切好的魚扔進里面,洗干凈魚身上的內臟殘留物、血水、鱗片,再用海水泡上十分鐘,這樣魚肉里就浸入了海水的味道,更鮮了。最后一步就是“曬”,將洗凈泡好的魚平整、整齊地平攤在曬魚架上,魚肉朝上,過個幾天,新鮮美味的甜曬魚就曬好了。(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