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一輪國企改革:增強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
到2025年,在增強國企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全市發展戰略的功能作用、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取得“三個明顯成效”

■青島國信集團堅持把海洋產業作為第一主業做強做優。圖為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
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迎來全面推進的關鍵之年。
3月13日上午,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擴大)會議暨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實推進會議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王波出席會議并講話。
實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黨中央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后,在國資國企領域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青島從去年開始啟動相關改革任務,今年2月5日正式印發《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青島方案》)。此次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青島方案》展開再部署、再動員。
改革是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主基調。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企業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改革目標擲地有聲:到2025年,在增強國企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全市發展戰略的功能作用、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取得“三個明顯成效”。
精準把脈、定向攻堅。青島將通過落實實施七個專項工程,確保2024年完成70%以上改革主體任務,2025年全面實現既定改革目標,在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取得進一步成果,培育新的優勢企業,助力全市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

■青島地鐵集團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青島”。圖為地鐵8號支線少海北站主體封頂。
落實實施七個專項工程
列出共計91項主要任務
●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專項工程,在產業培育發展和轉型升級方面見實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起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逐年提升,2025年市屬企業力爭達到10%
●實施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服務提檔專項工程,在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方面見實效。強化重點領域布局支撐城市建設發展,到2025年,市屬企業在重點領域的資產總額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實施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工程,助力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25年,市屬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4%、部分企業達到5%以上,國有企業重點行業研發人員占比達到7%
●實施創建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專項工程,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方面實現新突破。到2025年,力爭2家國有企業進入世界一流企業國家培育庫,打造10家以上行業一流企業
●實施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專項工程,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
●實施國資監管效能提升專項工程,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更加健全完善
●實施黨建統領國企改革發展專項工程,在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方面創“青島模式”

■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聚焦制冷等溫度控制領域技術優勢,攻克中國極低溫領域技術瓶頸。圖為澳柯瑪智能智造工廠。
適應新要求,要有新擔當
國有經濟為推動青島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截至2023年底,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06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00.3億元、利潤總額38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6.5%、13.2%。共有5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省級科改示范企業;270余家市直企業所屬子公司入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在上一輪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青島市三年考核均獲評最高等級A級,在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各項任務中走在全國前列。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當前,一些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需進一步破解。開啟新征程,國有企業須適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扛起新的使命擔當。
2023年6月和10月,中央、山東省相繼印發方案,全面啟動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青島是國資大市,中央和省委對青島寄予厚望。去年以來,青島市國資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青島方案》,并同步啟動推進有關改革任務,將黨中央的戰略擘畫逐步轉化為“施工圖”和“實景畫”。
改革是《青島方案》的主基調,青島將通過新一輪國企改革,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高資本效率,讓國資國企釋放活力、展現張力,成為城市能級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種子資本、活化因子,為創新驅動集聚新動力、點燃新引擎。

■青島啤酒在即墨藍谷新建研發創新基地,打造生物發酵領域國際一流研發平臺。目前基地已進入室內裝修階段。
圍繞國之所需,設計《青島方案》
按照中央的頂層政策設計,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側重于“三項制度”、公司治理、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等體制機制性改革;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聚焦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功能使命性改革。
《青島方案》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落實市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十個提質增效”部署,強化全市國資系統“打頭陣、當先鋒”意識,在鞏固拓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的基礎上,厘清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
圍繞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青島方案》錨定改革的總體目標——
到2025年,在增強國企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全市發展戰略的功能作用、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取得“三個明顯成效”。
落實好《青島方案》,要堅持因地制宜。青島根據城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明確了未來的國企改革工作重心——
在產業發展方面,以青島傳統優勢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推動構建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科技創新方面,以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和加大多元化研發投入為手段,提升企業創新發展能級;在支撐城市建設方面,以服務社會民生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重點,落實城市發展戰略;在國資監管方面,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同時,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性改革,為推進功能使命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七個專項工程,逐一定向攻堅
新一輪國企改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改革特點,更加突出使命導向、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加速布局新一輪國企改革,瞄準全面推進相關改革成果制度化、長效化、實效化發力。
乘勢而上,青島對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點和工作重心展開歸納、提煉,結合更好發揮城市自身比較優勢,探索“精準把脈、定向攻堅”,計劃實施七個專項工程。其中,每個專項工程都提出了工作目標,條目式列出共計91項主要任務。同時,把工作臺賬作為改革任務落地落實的具體路徑,制訂了281項工作措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專項工程,在產業培育發展和轉型升級方面見實效。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推動全市國企提振優勢產業“鍛長板”、培育新興產業“補短板”。鍛長板方面,發揮青島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推動白色家電、啤酒飲料、化工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向產業鏈高端邁進;補短板方面,針對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的現狀,引導支持市直企業通過投資建設、并購重組、產業協同和基金培育等方式布局青島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各級國有資本、國有企業協同優勢,促進全市新興產業園區建設發展。通過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專項工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起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逐年提升,2025年市屬企業力爭達到10%。
實施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服務提檔專項工程,在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方面見實效。針對城市國資的特點,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制推進功能性改革,提升國有企業保障城市運行、服務社會民生的能力和水平。搭建重大任務承載平臺,增強相關市屬企業在新型基礎設施和城市重大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建設能力。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資本金注入和資源優化配置等方式,支持公共服務類企業增強運營造血能力。通過實施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服務提檔專項工程,強化重點領域布局支撐城市建設發展,到2025年,市屬企業在重點領域的資產總額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實施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工程,助力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強化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利用駐青高??蒲匈Y源,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聯合體,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推動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創新發展能級。完善考核機制,鼓勵企業加強多元化研發投入。通過實施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工程,到2025年,市屬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4%、部分企業達到5%以上,國有企業重點行業研發人員占比達到7%。
實施創建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專項工程,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方面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通過實施創建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專項工程,健全完善企業董事會建設,著力提升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支持優勢企業積極對標世界一流、國內一流、行業一流,到2025年,力爭2家國有企業進入世界一流企業國家培育庫,打造10家以上行業一流企業。
實施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專項工程,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圍繞激發活力、提高效率,推動全市國有企業深入推進勞動、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機制。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制,更大力度推動解決經理層契約合同落地難、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難、薪酬差距合理拉開難等改革難題,實現人員配置更加高效,用工結構更加優化,薪酬分配更加合理,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實施國資監管效能提升專項工程,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更加健全完善。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推動國資監管與公司治理更好銜接,國資監管更加健全更廣覆蓋,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國資監管效能。引導國有企業聚焦主業主責,提升專業化運營水平。全面提高企業合規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落實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實行重大決策終身問責。全面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多層次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完善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強化功能作用,提升資金效能。聚焦“智能監管”,啟動大數據監管系統新一輪建設,進一步實現實時監管、精準監管、有效監管,著力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
實施黨建統領國企改革發展專項工程,在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方面創“青島模式”。全面加強市屬企業黨的建設,著力構建黨建工作與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相銜接、與企業改革發展中心任務相適應的國企黨建工作新格局,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保障。深入推進青島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搭建“公司+基金+協會”的集成創新平臺,助力企業完善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為國企混改和產業發展等提供資本支持,服務青島全域各級各類國企改革發展,打造“政策引領、人才導向、基金賦能、協會助力、平臺集成”的綜改試驗“青島模式”。
會議明確,各市直企業、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是落實青島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主體。要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制定本企業、本地區落實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方案或工作臺賬,確保2024年完成70%以上的主體任務。
會議要求,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開展工作調度督導。各有關部門和區(市)政府要強化政策措施供給,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加強資源要素支撐,凝聚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
改革關頭勇者勝。青島國資國企要牢記國之大者,有敢啃硬骨頭的決心,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國企改革工作推向深入,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澎湃新動能、打開新空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