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夜校”一詞爆火出圈,“下班就跑,七點夜校”,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去學藝,逐漸成為當代年輕人流行的夜生活。你知道嗎?風靡全網的夜校,其實在市南區文化館也能體驗到!

從“知識改變命運”到“藝術充電生活”
夜校一詞其實早在20世紀初就廣泛出現在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中, 是幾代中國人提升學識的場所,承擔著掃盲的重任。起初,革命者通過夜校傳遞革命道理;后來,生產隊夜校傳授基礎知識;改革開放后,許多高校也開始開辦“夜大學”。最近,原本充滿歷史感的夜校一詞再度風靡開來,相較于傳統夜校的“知識改變命運”,近年來備受歡迎的夜校,則是以“藝術之力”為“文化軀體”充電。火出圈的夜校,是各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實現在更廣覆蓋范圍內,更高效能地推進全民藝術普及而努力的產物。
文化館延時服務,升級版免費“夜校”
3月18日,經過了熱烈的報名階段,市南區文化館市民藝校2024年春季班已然正式開課。除了工作日的課程安排,此次市民藝校開設了夜間課程和周末課程,讓年輕人在工作忙碌之余,也能找到合適的時間,參與到感興趣的文化活動中。考慮到延時服務主要惠及的群體都為年輕人,課程選擇了更為年輕化的學習內容,如流行歌曲演唱班、非洲鼓班、茶藝班、手碟班、古典舞班、合唱班等。而開在周末的普拉提班、書法班、中國畫班、手工藝班、圍棋班除了吸引年輕人還有更多青少年參與進來。文化館通過延時服務使文化惠民的藝術培訓不再局限于“有閑”的老年群體,而是能夠覆蓋和惠及更多人群。

延時延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文化服務的覆蓋面
延時服務意味著文化活動不再局限于固定時段,而是根據參與者的實際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對于上班族來說,他們可以在工作日的晚上或周末參加文化活動,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和充實。而時間自由的老年人,在工作日白天時間段參與文化活動,享受與同齡人的交流與互動。

在文化館,通過延時開放的服務模式,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興趣愛好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化活動,在適合自己的時間里參與文化培訓,享受公共文化福利,感受藝術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成年后的“興趣班”,不用非得等到退休才能安排上
隨著城市生活步伐的加快,去夜校,體驗延時服務,尋找屬于自己的夜晚“藝術充電站”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而文化館充滿溫度和松弛感的延時服務,成為青年們學習藝術技能、交友社交的好去處,讓恰到好處的學習節奏撫平白天的疲勞,用零壓的學習環境涵養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

作為具有超高性價比的“成人興趣班”,延時服務為許多年輕人提供了“投資自己”的機會和媒介。原來成年之后的“興趣班”,不用非得等到退休才能安排上。愉悅身心,填補精神空白,自我探索,領略藝術精彩,文化館延時服務給年輕人提供更多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努力實現更廣覆蓋范圍、更高效能的文化服務,積極推進全民文化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