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康技術產品在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C919國產大飛機、中國超級海上風機等項目中得到應用
精密測量賦能千行百業
精密儀器儀表產業是“工業強基”之基,是制造實現突破的基礎支撐和核心關鍵。如何以“精密”特質賦能千行百業,實現以“新”促“質”?記者日前走進位于青島高新區華貫路上的海克斯康智慧產業園尋找答案。
搭載球籠的機械臂翻轉揮舞,掃描車身和車門,一旁的電腦上實時生成數據……在產業園內的雙智賦能中心,覆蓋重工能源、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涉及設計研發、生產加工、生產運維等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高精度質量驗證正在上演。目前,海克斯康的技術已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汽車和海事等29大領域。
“為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打造了專屬的本地化軟件平臺”“助力C919國產大飛機機身精密裝配”“為和諧號高速動車組車廂提供尺寸保證”“法國巴黎圣母院的重建和修復工作使用了海克斯康旗下徠卡(Leica)的激光掃描方案”……在展示現場,工作人員“如數家珍”。從更大的維度來看,全球95%的汽車、90%的飛機、75%的手機生產過程中都應用了海克斯康的技術和產品,以保證零部件尺寸、平整度等滿足質量要求。
“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以質量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海克斯康’路徑,推動新質生產力沿整個產業鏈加速延伸。海克斯康擁有全球測量精度最高、測量范圍最大和產品線最廣的計量產品和方案,是三坐標行業的‘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獲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目前,在‘工業傳感器領域’和‘工業軟件’領域擁有16項全球首創產品、8項世界之最測量技術。”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商務運營事業群總經理詹亞南介紹。
測量頭發絲直徑的兩百分之一
這16項全球首創產品、8項世界之最測量技術,是海克斯康在工業軟件和傳感器領域技術全球領先的縮影。例如,在傳感器領域,海克斯康相繼誕生了全球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測量機DEA ALPHA、全球第一臺高精度測量機徠茨(Leitz)3D PMM、世界上測量范圍最廣的激光跟蹤儀徠卡(Leica)。時至今日,Leitz以0.28um(微米)的測量精度,仍是世界上測量精度最高的測量機,能夠測量頭發絲直徑的兩百多分之一。
在航空智造展島,一個機器人正對著一片飛機蒙皮進行掃描,一旁的電腦屏幕上也在實時顯示著數據信息。“采用的是新一代徠卡自動化激光跟蹤儀掃描方案,搭配AGV(自動導向車)與機械手臂,柔性智能、靈活安全,可以更高效完成飛機蒙皮等大尺寸工件的檢測。這項技術曾應用在C919飛機上。”在航空航天自動化檢測大尺寸檢測單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極其重要的熱端部件之一,其質量直接決定了發動機的性能和壽命。“對于航空葉片等一些航空小零部件而言,看似很小的偏差也會影響整架飛機的質量。我們推出的矩陣式葉片測量方案,采用三坐標測量機,應用柔性矩陣式夾具及獨立研發的矩陣式測量軟件,可實現葉片類小型零部件的批量檢測,測量過程還能在軟件中直觀顯示,一鍵式測量,極大提升了檢測效率,而且精度極高。”工作人員介紹,“最高精度能達到0.28微米。一微米大概是一根頭發絲直徑的1/70,0.28微米,意味著測量精度約等于頭發絲直徑的1/233。”
如此“精密”,在中國超級海上風機項目中也得到應用。在該項目中,海克斯康的高精度三坐標測量機以亞微米的精度實現超大齒輪的超高精度檢測任務。工作人員打了個比方,“如同在方圓3公里的平整地面上檢測一個沙粒高度的凸起”。
助力從源頭實現“中國智造”
“這是我們的3C類精密零件尺寸和瑕疵檢測方案,它搭載了海克斯康自主研發的瑕疵檢測軟件和尺寸檢測軟件,前期經過大量的瑕疵AI學習,可以在實際生產中自動識別瑕疵和標注瑕疵類型,同時搭配自動上下料區,從上料到完成檢測下料只需2秒,一眨眼的工夫就可以完成對一個工件的檢測,像一個永遠不知疲倦的質檢員,檢測又快又好。”在電子智造展島,工作人員向記者形象地描繪。
醫療展島展示的是醫學與工程學相結合,將海克斯康優勢的工業精度轉化為醫用精度,打造出國產全自研的智能數字化醫工解決方案,其中的4K內窺鏡系統,現已應用在醫院診療一線。目前,海克斯康已構成面向智能制造領域的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核心技術組合,為一汽-大眾、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量產,華為、小米等智能消費電子行業和鋰電、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業提供了交鑰匙方案。
作為青島市精密儀器儀表產業“鏈主”企業,海克斯康發揮自身工業傳感器和工業軟件的全球領先優勢,主動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行業技術突破。同時,以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主線,幫助精密儀器儀表產業實現強鏈、補鏈、延鏈。
“我們建立了HCCC中國研發中心,目前擁有有效知識產權1330項,參與了包括《質量大數據》在內的多項行業白皮書和標準的編寫,解決了6項國家自主可控關鍵技術難題。”詹亞南說,針對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共性需求,我們打造了iiMake工業軟件生態平臺,將CAD、CAE、CAM等關鍵工業軟件部署在云端,中小企業通過按需付費的方式,無需繁瑣的軟件安裝和配置,線上即可輕松完成項目設計、生產等產品全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協助用戶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怎樣進一步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海克斯康堅持“GLOBAL+LOCAL”(全球化和本土化)戰略,將全球領先的智造技術引入中國,進行本土化研發和創新,形成本地IP。同時,致力于在數據融合應用、新行業和垂直細分場景等方向創新研發,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數字解決方案,從源頭和底層上實現“中國智造”。未來,將繼續引入100多款工業軟件,有兩到三款世界一流的高精度檢測裝備實現本土化。
節能減碳“武裝到牙齒”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海克斯康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有園區智慧運維平臺和智能工廠綜合管理平臺。其中,海克斯康HSP安全管理平臺融合了園區外圍智能周界安全管理、智能消防管理等多個系統,依托5G網絡對數據實時采集、分析,實現智慧管理。通過園區智慧運維管理,僅配置5名一線維護人員,就可確保200畝園區、5000多套設備的高效運轉,同時更好地實現能源管理,綜合能源消耗下降40%。
“海克斯康青島園區的節能減碳,已經武裝到了‘牙齒’。”詹亞南說,從2021年10月份開始應用,園區光伏車棚項目已累計發電282.6萬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499噸;還在辦公樓頂布設了約95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可以為園區提供4.8立方米/天的熱水,供園區廚房使用,年可降低碳排放60噸。
除了自身運營的零碳化,海克斯康還賦能用戶的數字化轉型,從源頭避免浪費。持續推出大量低碳綠色的高效智能制造技術,以綠色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運用海克斯康的數字技術,為頭部企業和各類中小型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數字化方案,助力制造企業建立數字化生產模式,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