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5日訊 “低調”了兩年多,在新三板退市的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這一次,它將目光瞄準了創業板,并于近日上市首發申請獲受理,開啟了全新的上市之路。
青島思普潤作為一家專業水處理的高新技術企業,本次公開發行新股的數量不超過3908.96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將用于 MBBR 工藝包擴能建設項目、一體化水處理設備生產項目、研發廠房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水處理行業的隱形冠軍
青島思普潤成立于2006年,法定代表人于振濱,注冊資本1.17億元,主營業務為向客戶提供以MBBR技術為核心的污水處理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MBBR工藝是國內污水生化處理的主流技術之一,有效解決污水廠提標用地及處理效果穩定性問題。目前,青島思普潤完成了超過200項污水處理廠新建及升級改造項目,積累了超過1000萬噸/天規模的水處理業績,是MBBR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歷經十余年,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業績不斷提升。資產總額逐年增加和凈利潤逐年增加,2017年度-2019年度分別為37313.76萬元、52680.07萬元、80708.08萬元;2017年度-2019年度凈利潤為2855.69萬元、5402.91萬元、5132.90萬元。至于2019 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有所下滑,主要受公司為拓展市場和加大研發投入等因素而引起的期間費用增加影響。
研發方面,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69 項,其中發明專利 20 項、實用新型專利 47 項、外觀設計專利 2 項。2019 年 8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估,評定思普潤 MBBR 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資本青睞,資本大佬“復星系”加持
從招股書來看,思普潤的投資陣容相當豪華,不僅有復星系加持,還有國資入局為其“背書”。資本之路,頗具看點。
2014年11月,公司順利完成股改;時隔半年,2015年4月20日,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
2016年,思普潤并購案一度被市場廣泛關注,究其緣由,背后投資方為老牌資本大佬“復興系”。當年11月底,思普潤宣布擬向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上海復星惟實一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復星高科副總裁唐斌發行不超過5476.19萬股新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2億元。若收購成功,復星系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然而時隔不到一年,次年8月,思普潤突然宣布,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決定終止本次股票發行計劃。由此,“復星系”并購思普潤一事無疾而終。
并購未成,并未阻止復星的腳步。2017年底,上海復星增資入股思普潤,開啟了思普潤“技術+資本”雙引擎發展模式。業內人士認為,復星對思普潤的投資,意味著復星對環保的布局進入產業輪,也意味著思普潤未來可進一步拓展業務發展空間,整合復星環保團隊的產業深度和運營管理能力,打造成為以水環境系統恢復為核心的“環保航母”。
國資入局,重啟A股上市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思普潤在新三板正式摘牌。對于摘牌之舉,思普潤稱,“因公司業務發展及長期戰略發展規劃需要。”在業內人士看來,或為A股上市做準備。
2019年山西太鋼創投入股思普潤,持股比例3.05%。山西太鋼創投隸屬于山西省國資委,是思普潤重要戰略股東,也是目前唯一的國有股東。同時,山西太鋼創投也是“二股東”陜西航空創投的有限合伙人。
萬事俱備,思普潤重新開啟了在國內上市的戰略規劃。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前十大股東中,私募投資基金“扎堆”:陜西航空創投、江蘇金凱、上海復星惟實、陜西高端知守分列其中,持股比例分別為13.81%、13.44%、11.20%、7.94%。
除此之外,青島本地創投機構青島海都青松也參與其中,持股220萬股,占比1.88%。
不過,公司歷經五次股權轉讓更迭,于振濱、康靜夫婦仍為公司實際控股人,直接及間接持有發行人股份比例合計 39.25%。另外,青島瑞意、青島嘉灝、青島嘉盈系公司股權激勵持股平臺,除持有發行人股份外,無其他對外投資。
近來,隨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推進,智慧水務板塊似乎迎來了機遇:繼7月深水海納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獲得受理后,青島思普潤緊隨其后。
根據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處于存續、在業狀態的智慧水務企業約有840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信息技術引入水利建設行業是一種必然趨勢,智慧水務未來有很大的開拓空間。
新的歷史機遇下,思普潤正式登陸創業板或許不遠了。(青報全媒體記者 景虹)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