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是一群對未知充滿激情的探索者;他們,是一群敢闖敢拼的奮斗者;他們,是喜歡打破慣例的職場“破壁人”。日前,青島發布《關于新經濟業態模式發展的意見》,發力新經濟新業態,打造新平臺建設、場景應用與企業培育。在青島,伴隨著新經濟、新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職業不斷涌現,讓工作變得趣味十足,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更多新職業正破土而出。
當一則招聘信息出現“清北畢業生或全球QS前50院校”“五大學科國家級競賽獲獎者優先”的要求,你也許會以為這是來自金融業或頂級互聯網公司向“學霸”拋出的橄欖枝,可事實并非如此——這是2020年秋招一家在線教育機構對網課老師提出的應聘標準,“高中大班課主講老師”職位年薪50萬起,優秀者年薪可超過100萬,K12小初學段主講老師薪資40萬至100萬之間??一時引發眾多關注。當網課老師成為新貴職業,不禁令人好奇,他們屏幕前后的工作有哪些?會成為“金領職業”嗎?近日,觀海新聞記者走近青島的在線教育老師,挖掘屏幕后的故事。
最深感觸
智能化帶來心電感應
“這節課他的鼠標后退了兩次,還跳了一次視頻”“這道題平均解題時間是40秒,但他用了兩分鐘”“這段時間可能走神了,這節課掌握了8個知識點,有兩個漏洞需要再次重學或練習”??記者看到,一節課結束,在董峰面前,一份份針對每個學生記錄的數據化學習報告就展示出來,并同時推送到了家長的手機端。
4年前,從傳統老師走上在線老師的崗位,董峰愈加體會到人工智能+教育一步步滲透到線上教學中。現在他所在的青島松鼠AI智適應教育系統,能夠針對性地根據每個學生學習知識點的不同情況,讓每個學生精準有效地只需要學習自己的薄弱點,而不是所有知識點,以節省四五倍的學習時間。而學完之后,又能系統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每一個數據,并且清楚地反饋給學生和家長。那么在這個全智能化的過程中,在線老師的角色又是什么呢?
董峰對在線教育充滿信心。
“在線老師就像一根線,把一顆顆珍珠串起來。”董峰介紹,人工智能推送相應的知識點資源,但電腦那頭的學生能不能理解和掌握,還需要在線老師幫助他進一步分析和融會貫通,這是在線老師的核心作用。現在回憶起來,董峰在剛開始當在線老師的時候,與“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的學生慢慢磨合和摸索經驗的過程感觸最深。“一般在線上課頭幾天的孩子們,從按時打開攝像頭到各方面注意力都很好,也能跟老師熱情地打招呼,積極互動,我們那時就會特別開心,但是一般在持續5至7天后,就會出現一些苗頭。”董峰笑道,學生開始不那么集中精力了,上課遲到,甚至不開攝像頭,要回答問題時就假裝沒聽見,網課效果往往就會在8至10天后迅速下滑。
“這時我們當然會很著急,課下的時間幾乎全拿出來跟家長溝通,不停通過微信、語音電話等各種方式來一起想辦法。”董峰講述,課下往往一看手機,微信未讀已近千條,而他也經常在午夜12點還在編輯信息,疏導面臨中高考壓力的學生,在深夜統一時間集中答復家長和學生的問題。“大多數家長很關注線上課的效果。”董峰甚至還經常通過攝像頭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些積極配合的爸媽也抱著電腦在旁邊跟著學,一起回答問題、爭論,不時高興地喊著“我答對了!”“我學到了!”不知不覺地在家中給孩子找到了一種線上課以外的氛圍。
最大挑戰
用渾身解數調動專注力
7年前,20歲出頭的劉彤剛進入教育行業,一堂物理課前半截講課,后半截練習,結束前找難題解答,雖然內容繁多,全程需要走來走去,但他絲毫不覺得疲憊。劉彤沒想到,幾年后只是在鏡頭前坐著講課,竟會把人累到喘不過氣。
兩年前,劉彤從青島金石教育線下課堂教學轉到了線上教學,擅長講思維、說邏輯的他突然覺得,自己一身過硬的本領都不夠用了。“以前在課堂現場教,學生們聚精會神,生怕錯過精彩的講解和任何知識點。但現在,在線上課要使出渾身解數,讓孩子能夠專注地坐下聽講,為了讓課程更有吸引力,還要盡可能與學生高頻互動,基本每5分鐘就要來一次回答問題等互動轉變。”劉彤坦言,線上教育的特殊形式,對線上教師的要求更高了,“電腦那一頭的學生,可能是在路上上課,也可能在父母單位里上課,總之完全不是教室這樣傳統的學習場所,那就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專注力。”
攝像頭前的劉彤在生動地講課。
劉彤給記者展示他在線上的一堂物理課,設計了一款用PPT來實現“翻名牌”游戲的課件交互,將傳統地做數學運算,改變成自己設計題目再解答的闖關游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有一些物理實驗,也通過豐富有趣的軟件,讓學生們可以實現線上操作。”四處買課程、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做視頻剪輯、動畫制作、精修課件PPT,加音效、加動效、加卡通??兩年多時間,劉彤就成了炙手可熱的教學明星。
最強表現
線上教學注重鏡頭感
從十到百再到一千,看著在線班級里涌進來的學生數量,即便做好了各方面準備,董峰團隊的在線老師們還是有點措手不及,從老師到技術人員,每個人都在急速運轉。董峰在直播中與學生互動,問學生是否有疑問,他瞥到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問題留言,還沒來得及回答,問題已經被淹沒在茫茫留言當中。大班直播課是在線老師呈現精彩授課的舞臺,忙的時候,團隊里年輕的老師常常連軸工作四五個小時,放在面前的水也沒時間喝。“你的性格定位和狀態很重要,一定要有感染力,經過訓練和個人表現力的發揮,能夠影響到更多孩子。”董峰也常常從輸出端開始反思,對著屏幕的時候,自己的表情是不是真像面對面聊天一樣活潑生動、聲音有沒有太生硬?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孩子學到更多知識。
現在,劉彤負責金石教育線上教學團隊的整體工作,他已經是團隊里年齡最大的了,“在面試線上教師時,教師資格證是行業基本要求,此外,比起種種公立學校教學資歷經驗等,線上教師更看重的是表現力和鏡頭感,有表演天賦很重要。”劉彤說道。
劉彤坦言,很多人離開線下教學的初衷,剛開始可能是收入可觀,因為傳播空間無限、課程可反復觀看,因此同樣一節課時間的投入,會帶來更豐厚的薪酬,有“金領職業”的錯覺。但做了線上教師后,很多年輕人便會哭笑不得,“線上教學的確把教育資源帶給了更多孩子,但也對老師有了更高的門檻和要求,要手舞足蹈地解說,要費盡心思地備課。”劉彤透露,當新教師進入學科組后,會有專門的磨課培訓,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聚焦于價值觀、基本授課技能、樹立價值標準等,一個主講老師要為此付出的時間成本和精力非常多。盡管為了保證課程體驗和服務質量基本都設置了班容上限,但難免會有些低年級的學生自律自控還不是很強,在電腦前上課無法保持高度注意力,因此經歷了上半年疫情期間普遍線上教育那個階段后,其實并沒有帶來線上課程的大幅增加,反而家長們會慎重考慮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這種教學方式,會再進行選擇。
對話
記者:作為“互聯網+教育”的重要形態,對線上教育培訓的規范發展有什么看法?
董峰:在線老師素質和水平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在線教育的從業者,要心懷敬畏之心,突破追求電商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回歸教育本質。
記者:上網課的學生和家長們,他們對線上教育怎么看?
劉彤:學習意愿強烈的孩子,在網課中會“如魚得水”,當然也有很多讓網課搞得非常焦慮、極大降低學習效率的學生。同樣,作為家長,也有很多會擔心網課的交流感少,變成了單向輸出,課堂效果一定會欠缺,會擔心既沒有收獲好的學習效果,又影響了視力。所以網課這種學習模式,還是要因人而異,需要有一個熟悉適應的過程,才能逐漸變得有序和輕松起來。(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照片均為本人提供)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