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11月17日2版
企業上市增量和增速、基金實繳到位資金規模領跑全市——
城陽:“后浪”奔騰資本市場
如果橫向比較島城各城區的金融資本業發展,城陽區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強區。然而今年以來,作為“后浪”的城陽區表現不俗,企業上市增量、增速領跑全市,基金實繳到位資金規模全市第一……城陽區以企業上市資本強企、創投風投機構集聚和地方金融組織提質增量為重點加強“資金鏈”建設,全力推進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資本市場的風生水起,刷新著城陽經濟結構的“基本面”,推動了區域經濟發展,積蓄著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連添多支“生力軍”
11月11日上午11時,城陽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工作人員收到工作微信——軟銀中國資本旗下的青島軟芯創業投資基金在銀行開戶成功。
就在幾天前,上市公司盈康生命遷址,正式落戶城陽區,這是青島今年第二家引進的上市公司。據介紹,盈康生命目前總市值已達153億元。
時間再向前推移。5月22日,位于城陽區的威奧軌道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今年青島市首家主板上市企業;5月30日,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天行昆侖科技將總部遷至城陽,成為青島引入的第一家境外上市企業;8月7日,高測股份登陸科創板,是青島市今年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
今年以來,城陽區企業上市步伐明顯加快,新增上市企業4家,同比增長300%,企業上市增量、增速均領跑全市,轄區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0家。前三季度,上市企業累計募集資金18.05億元,占全市半數。城陽區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廣闊,上市企業梯隊建設成效顯著,已儲備64家上市后備企業,預計未來三年全區將新增20家上市企業,上市企業隊伍實現倍增。創投風投機構連續兩年翻番增長,今年新增備案基金25只,實繳到位資金59億元,全市第一。如今,全區備案基金總數達40只,總備案規模達206億元,實繳到位達101億元,備案和實繳資金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0%和138%。
同時,城陽區各類地方金融組織注冊資本顯著提升,截至10月末,同比增長190%;青島城鄉社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為全省首家3A融資擔保機構,進入全國融資擔保公司第一梯隊。
“城陽效率”助推“風生水起”
上市公司是城市活躍在資本市場的微觀經濟主體,其數量也能側面反映出城市的綜合實力。在城陽,有一批具有上市潛力和實力的企業,但由于企業家自身對資本市場的不了解甚至“怕麻煩”,因此選擇不上市,由此失掉了加速企業發展的機遇。
“一次培訓后,青島浩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主動聯系我們,請我們和培訓機構一起對公司進行走訪。”針對調研時發現的這一情況,城陽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優質企業資本市場培訓,向本土企業推廣政策,助力他們打開發展思路。城陽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和他們提出目前正在籌備上市,但因為之前對上市板塊不了解仍未確定板塊,在培訓后,對港股上市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一下具體內容。城陽區地方金融監管局立即帶領青島香港上市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到企業進行進一步培訓,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還為企業策劃了上市方案。目前,公司正在答復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大路條”問題,材料正在港交所同時審理,預計2021年年初登陸港股上市。
這只是城陽區“靠上服務”的一個縮影。
今年,城陽區屢屢刷新基金落地速度。規模達23.05億元的聚源芯星基金,從組建到投出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青島軟芯創業投資基金,一天完成注冊、三天完成基金銀行開戶,跑出了創投風投機構落地的“城陽速度”。
為了更好服務企業,城陽區建立了區、部門、街道三級聯動機制,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調查梳理轄區內符合上市掛牌條件的企業,進行專業輔導和跟蹤服務。在對接中注重傾聽、解決企業難題,今年以來為企業協調解決各類問題22個。
區域與資本“相互發展”“彼此成就”
流動的資本會在城市與城市間、城市與企業間、企業與企業間搭建起信息、人才、技術、市場、管理等要素相互契合的平臺,賦能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城陽搶抓資本先機,積蓄了布局新經濟的蓬勃力量,將更加有力地占據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為了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城陽區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的意見》和《促進創投風投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創新舉措和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通過創新舉措,實打實地給予企業以助力。
例如,對上市企業的獎補通常是在上市之后,而城陽區則改變了這一常規做法,將選擇權交給企業,企業可以選擇在上市前享受補貼。“上市之后,企業可以募集到大量資金,這時政府再進行獎補,只能是錦上添花。事實上,企業在上市前才更加需要資金的支持,同樣是給支持,為什么不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呢?”城陽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分管負責人如是說。
威奧軌道正是這項政策實實在在的受益者。從輔導期到過會,再到正式上市,威奧軌道在上市期間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了獎補,在正式上市前,威奧軌道便已經拿到了1000萬元的補貼款。種種作法,極大地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問題,讓企業上市的過程更有信心,推進更快。
城陽釋放的善意,為區域發展注入了新思維、新力量。比如盈康生命,是國內領先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設備綜合服務商和腫瘤醫療服務運營商,作為頭部企業遷至城陽,將會發生“鯰魚效應”,帶動行業內相關企業了解城陽進而與城陽開展合作,由此為城陽帶來高端醫療設備的發展機遇。
創投風投也開始發生作用。基金的涌入,帶來的不只是真金白銀,更帶來了其投資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優質項目,以其專業性助力著城陽“雙招雙引”,這首先便體現在對城陽區優勢產業——軌道交通領域的助力。今年4月,中車科創基金備案完成,基金進入投資階段以來,積極推進投資項目在城陽區落地。9月,中車科創基金作為協辦方,與國家高速列車創新中心、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一道,共同舉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車專場。其中,晉級決賽的12家企業已經納入科創基金的盡調范圍,并推動在城陽區軌交產業園產業落地。目前,已確定投資1億元的中車超級銅項目將于明年一季度落地城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