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一則短視頻在微博上突然走紅。視頻稱,中國19歲青少年男 性 平 均 身 高175.7cm,全球排名65位,東亞排名第一。這個說法也獲得了許多中國家長的認同。有網友在帖子下面表示:“現在我小孩子個頭確實明顯高過上一代”“營養補充很重要呀,肉禽蛋奶足了,孩子的身高才能上去”。
據悉,這個研究調查了6500萬名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體重情況,覆蓋了200個國家和地區,時間從1985年跨越到2019年。在這30多年間,中國男孩平均身高增幅在20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列第一,增長近9厘米,而中國女孩身高的增幅排在第三位,平均身高為163.5cm,超過韓國的163.2cm,甚至超過了美國的163.3cm。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許培斌指出,營養、運動、睡眠和情緒是影響孩子身高的重要因素。這份為孩子們定制的長高攻略,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A【運動】
長高運動TOP5跳繩位居第一
根據科學研究,跑、跳類的有氧運動,只要達到中等強度,就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水平上升,同時也能促進骨骼的生長,加快生長速率。如果對有利于長高的運動項目進行排名,許培斌推薦,小學生都會練習的跳繩上榜第一。校園體育測試中的跳繩主要是為了鍛煉心肺能力,“但如果是為了長個子,那么跳繩就不要踮著腳尖圖快了跳,而要慢慢地蹦高了跳。 ”許培斌介紹說,“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可以進行跳躍式運動,例如買個小蹦床放在家里給孩子跳,相比于跳繩,蹦床跳20分鐘,趣味性更強,小朋友會更容易堅持。 ”此外,跑步、游泳、打籃球、踢足球,也都是專家推薦的很好的運動。“不要因為冬季室外寒冷就不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孩子經常在室外活動,有助于骨骼韌帶的拉伸和發育。 ”許培斌說。

運動強度有什么講究?
許培斌強調青少年兒童每天要保證2小時身體活動和運動,并且保持半小時以上中等以上強度,以身體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勞為主。以運動量來說,根據小朋友的年齡、體質的強弱來定量,一般來說,學齡兒童一天推薦600—1000個跳繩,小學高年級以上的1000—2000個。按照中等強度,需要持續15—20分鐘的時間。
B【營養】
主食青菜每頓有一天吃足十幾樣
營養不均衡會影響孩子身高,目前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挑食偏食,因為挑食偏食引起的營養不均衡在門診病例中很常見。每天怎么吃?許培斌經常告訴前來咨詢的家長,“主食青菜每頓有,加上雞蛋魚肉十幾樣,營養的均衡和多樣化是最重要的,不要以為孩子只喜歡吃肉就可以只吃肉,要注意葷素搭配。 ”選擇優質的蛋白質固然重要,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等都不能缺,尤其體現在為孩子準備的早餐上,即使早上匆匆忙忙地趕著去上學,還是建議早餐一定要好好吃,雞蛋、粥類、牛奶,以及淀粉類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C【睡眠】
六點前別叫醒他每天睡夠8—9小時
一般來說,從入睡到進入深度睡眠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晚上11點到凌晨2點間,生長激素逐漸升到高峰。許培斌告訴記者,“充足的睡眠要求學齡前的孩子要保證每晚睡夠9—10小時,學齡期青春期的孩子也要保證最少8—9個小時,夜間睡眠時間對于長高是非常重要的,盡量在10點前能入睡。 ”
為了保證睡眠質量和生長激素的釋放,睡前一小時內不建議喝奶、吃水果、吃夜宵等。另外建議家長關注孩子的睡眠狀況,如孩子有沒有磨牙、出虛汗、張嘴呼吸、說夢話、頻繁翻身、打呼嚕等情況,如果有,要及時到醫院尋找原因。因為過敏性疾病、鼻炎等可能會影響孩子睡眠質量,從而影響孩子長高。

D【情緒】
別老給孩子加壓力提前長個不是好事
“保持情緒愉悅,對孩子的身心生長發育都是有利的。 ”許培斌建議,入學后的孩子面臨課堂學習、補習班等壓力,家長要注意調節強度,別總給孩子施加壓力,不然也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許培斌還提醒家長們注意一個現象,門診上經常會遇到八九歲以前就早發育的孩子,“受某些環境影響,或者飲食上過度補充,有些孩子出現了肥胖、提前發育,但這時候他們的心理還沒到成熟年齡,導致心理身體發育不匹配。另外早早長身高并不是好事,容易早早結束生長,到了青春期反倒矮了。 ”許培斌提醒說。那么是不是做好營養、運動、睡眠和情緒這四方面就一定會長高呢?
專家介紹,這四個方面都是為了促進生長激素分泌,有些因功能異常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發育遲緩,則需要家長及時帶孩子到生長發育專科門診進行醫學干預。(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中醫課堂
冬季進補小心誤區
體虛、怕冷、疲勞、亞健康……當進補和調理體質遇上寒冷冬季,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穿得越暖越好?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提醒,冬季是進補最佳期,也要避免誤區。
誤區1 跟風買膏方
市民王先生問:鄰居說最近在藥店買的膏方喝著挺好,我是不是也可以買瓶試試? ”
戴淑青指出,膏方不是普通的食品和保健品,更不能從不正規渠道盲目跟風買,一定要在中醫體質辨識的前提和基礎下,定制“專屬膏方”。
戴淑青介紹,膏方是在大型復方湯劑的基礎上,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確定不同處方,經濃煎后加入某些輔料而制成的具有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成藥。 “進補需要因人而異,如果不能對自己身體狀況有一個全面認識,就可能導致補而無益、越補越虛、補過頭上火,甚至體質變差、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 ”戴淑青提醒道,為市民開膏方往往比一般看病耗時更長,是在詳細問診基礎上根據不同體質不同情況,而開出的具有治療和補養雙效作用的膏方,所以不能隨意效仿別人購買。
“能給我的膏方里多加點名貴補品嗎? ”還有的朋友經常這樣要求。戴淑青指出,膏方不是越貴越好。“近年來,除了中老年群體,亞健康年輕人也成了膏方 ‘回頭客’,主要是為了糾正亞健康狀態,或者調整陽虛體質偏向,或者單純為了補補。 ”戴淑青說道,但是膏方不是以貴為藥效的衡量標準,只要對癥了,常用藥材就可以調理一個冬天。
誤區2 進補要喝湯吃肉
60多歲的李女士問:冬天就要多喝雞湯、羊肉湯、多吃肉,就能補身體,還能預防治療感冒。是這樣嗎?
戴淑青提醒:有些人一到冬天喜歡使勁補,殊不知如果本身脾胃虛弱或者陽亢體質,那么補品反而會容易讓人上火肚子脹等,所以食補最好是在醫生專業指導下,例如大家最熟悉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有溫補作用,對陽虛體質的人比較友好,容易上火的人就要適可而止。蓮子銀耳大棗更適合陰虛體質的人滋補,氣虛的人則可以在這個季節加一點黃芪熬煮小米粥,或者用蘿卜燉排骨,也有補氣功效。
誤區3 喝酒可以御寒
60歲的馬先生說:我平常喜歡喝酒,感覺能驅寒。
戴淑青指出,人在喝酒后會有全身發熱的感覺,那是因為酒精刺激使人體表面毛細血管擴張變粗,血液循環加快。但是血液流動加快,人體熱量的消耗也會隨之增加,所以喝酒不僅不能暖身和御寒,還容易使人感冒,尤其是青島人都愛喝的啤酒性涼,冬季不能多喝,而虛寒性體質的人可以適當飲用一些黃酒,或適當加一點保健品泡藥酒,有活血通絡溫陽的作用,但前提都是注意量的把控。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