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7日訊 今天上午10點05分,隨著陣陣呼嘯聲,一架橘黃色救援直升機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二期綜合樓樓頂停機坪緊急降落,機上搭載一名來自萊州的危重患者,現場等待的救護人員將患者緊急轉至ICU。飛機從起飛到降落僅用時50分鐘,為患者后續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患者是來自萊州市53歲的劉先生,工作時不慎發生意外,頭、面、胸、腹、腰背部多處受傷,胸腰椎等多處骨折,脊髓受損,當地醫院對其進行了緊急搶救,但術后病情急劇加重,劉先生一度陷入昏迷,生命十分危急。基于對患者的病情評估,當地醫院決定將其緊急轉診至上級醫院進行救治。

從萊州到青島,如果選擇公路交通,即使是一路暢通也需約4個小時,考慮到患者病情,經不起路途顛簸,當地醫院決定采用空中救援。青島市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任務后,迅速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確認符合航空醫療救援指征后,當地醫院、急救中心與青島市市立醫院同時展開行動,迅速啟動航空救援。本著生命優先的原則,各單位高效聯動,交接病情——申請航線——制定應急預案——接駁準備,迅速完成。

上午9點15分,直升機從萊州起飛,沿著既定航線,直奔市立醫院。飛機在空中的時候,醫院地面人員早已嚴陣以待,他們都是有著豐富急救經驗的骨干,經歷過多次空中救援演練,對整個轉運過程了然于心,停機坪下專用急救升降梯內,隊員們按照既定的身位有序圍在轉運床前,飛機的呼嘯聲傳來,隊員們雙手抓緊欄桿,身軀微躬,只等飛機降落后立即展開分秒必爭的救援。
10點05分,飛機在市立醫院停機坪緊急降落,飛機停穩的同時,專用急救升降梯里的救護團隊升至機坪,分毫不差,迅速與機組人員進行對接,護送患者快速轉至ICU。整個過程實現了空中與地面救援無縫銜接,轉運路線暢通無阻,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安全轉院,為患者后續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空中轉運使患者避免因路途顛簸造成二次傷害。
據悉,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二期綜合樓停機坪是目前國內醫院起飛重量最大的屋面停機坪,最大起飛重量為13噸,主要用途為配合本地醫療救治、緊急救援救災等。該停機坪建筑面積600余平米,外型為邊長25米的正矩形,采用鋼結構鋁合金航空甲板,配備有先進的助航設備、多種機場照明設備、氣象設施、消防救援設備、機場標志標識等,能夠實現直升機晝夜24小時全天候安全起降。設有獨立、迅捷、順暢的水平及垂直醫療救治通道,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病人從直升機運送到手術室救治。停機坪啟用以來,曾多次與軍方和急救中心開展跨晝夜、傷病員空中轉運、立體醫療后治療等多個內容演練,形成了可靠的24小時、全天候、陸海空立體救援能力,達到國際水準,為生命緊急救援提供了堅實保障。
截至今天下午18點記者發稿時,市立醫院傳來消息,患者入院后經過抗感染和營養支持治療,補充液體,完善CT、心臟超聲等輔助檢查,目前情況穩定。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通訊員 徐福強)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