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設施出現故障、智慧平臺信息不準、用戶體驗欠佳——
■青島郵輪母港運動公園內,大部分智慧健身器材上的顯示屏都已無法顯示。
■海安路智慧公廁門口的顯示屏處于黑屏狀態。
■“青島養老地圖”上標注的廣饒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大門緊鎖。
■訴求來源
12345·青訴即辦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人臉識別探頭自動記錄運動數據、廣場大屏實現AI互動武術教學、手機上一鍵找到空余車位……近年,青島大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線下涌現出不少智慧設施,線上打造多元聚合的智慧服務平臺。有市民反映,這些智慧設施本為提升城市服務功能而推出,但部分智慧設施、智慧平臺出現硬件故障、信息不準等問題,且沒有得到及時維修、改進,給用戶帶來不良體驗,與“智慧”的初衷不相符。
場景1:智慧公園設施“掉線”
青島郵輪母港運動公園內有一條建設較早的智慧健身路徑,場地內安裝了劃船訓練器、競賽型健身車、推舉訓練器、坐蹬訓練器等12組智能雙人健身器材。器材上有智能模塊和顯示屏,可以實時顯示使用者的運動時間和運動次數。手機掃碼可以獲得運動數據,生成運動報告。
記者近日在此體驗發現,12組智能雙人健身器材中,有11組器材已無法正常顯示數據,僅有1組智能雙位劃船訓練器還能顯示數據。但記者多次掃描模塊上的二維碼,卻一直提示“用戶健身數據重復綁定或已超時”,最終無法同步數據到手機上。
家住曉港名城的李先生表示,一兩年前,他就發現這些智慧健身器材陸續“掉線”。“如果無法顯示和同步運動數據,那么智慧健身器材無異于普通健身器材。”
場地管理方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負責運動公園內籠式球場的運營和整個場地的保潔,沒有注意到這些器材有故障,也沒有接到相關投訴。這些器材安裝于2018年11月,維保期為8年,由器材供應商負責維護。他們會將情況反映給供應商。
無獨有偶,燕兒島智慧公園也存在智慧設施失靈的情況。燕兒島公園始建于2002年,于2021年實施了智慧化改造,成為燕兒島智慧公園。環山智慧步道系統和智能AI武術互動系統是該公園智慧化改造中的亮點。記者近日探訪發現,上述兩套系統均已無法使用。
燕兒島公園環山智慧步道系統由1臺步道大屏和4根帶有人臉識別攝像頭的打卡桿組成。體驗中,記者注冊后沿步道環山一周,并在每根打卡桿前停留,但步道大屏和微信小程序沒有留下記者的運動數據,在大屏“本園運動達人的日榜、周榜、月榜”一欄中,也顯示“暫無數據”。
智能AI武術互動系統的主要設施是1臺AI大屏。據介紹,該屏幕可以一邊演示專業教練的動作,一邊識別并糾正使用者的肢體動作,實現AI互動教學。但記者看到,屏幕上顯示“設備授權已過期”。
經常在此鍛煉的市民告訴記者,上述兩套系統已經很長時間無法使用了,一直無人問津。
記者設法聯系維保單位,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公園管理方表示,他們只負責園林綠化和環衛保潔,養護運動設施由維保單位負責。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公共智慧設施建成后缺乏完善的維護保養機制。一些場地管理方疏于對智慧設施的日常管理,將責任一股腦推給維保單位。而維保單位也沒能及時發現問題并修繕,導致智慧設施失靈。
市政協常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建筑系教授鄧慶堯認為,戶外智慧設施故障頻發,暴露出相關產品技術還不成熟、可靠性欠佳,需要廠家大力提升產品質量。同時,相關部門和單位在投資建設公共智慧設施時應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維護規范,確保這些設施能夠穩定、高效地運行。此外,智慧設施也應智慧管理,可以搭建智慧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智慧設施的自動查錯、報修。
場景2:智慧公廁功能“縮水”
近兩年,島城一些口袋公園、山頭公園里出現了一種新型公廁——單體智慧公廁。它占地面積小、安裝方便且具有智能門禁、如廁環境監測、自動水電控制等多種智慧功能。但記者探訪發現,一些單體智慧公廁已不再“智慧”。
位于嶗山區坪山路、海安路、海江路的3個口袋公園公廁是我市建成較早的一批單體智慧公廁,于2022年10月前投入使用。2022年12月,有市民向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反映,坪山路智慧公廁大門緊閉、無法使用。記者當時采訪了解到,該處公廁因門禁系統故障無法開門,維保單位表示將盡快升級系統。
記者近日來到坪山路智慧公廁,看到公廁門前的智能門禁系統已被拆除;智能如廁提示燈即使在有人如廁時也顯示綠色(表示無人);公廁內的洗手盆、蹲便器自動沖水感應失靈;環境監測屏幕上顯示的時間、溫度等信息均有誤。
海安路、海江路上的智慧公廁同樣存在門禁系統被拆除或停用、如廁提示燈故障、環境監測數據錯誤等問題。上述兩處智慧公廁內的洗手盆、蹲便器自動沖水裝置已被傳統的手動裝置替代。
坪山路、海安路、海江路上的這3處智慧公廁都由嶗山區環衛園林總公司負責管理。公廁內張貼的管理規定顯示,公廁管理員應每天檢查公廁,并保持設備設施正常運行。
記者撥打現場張貼的監督電話,該手機號處于關機狀態。隨后,記者設法聯系到嶗山區環衛園林總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持有該監督電話的同事正在休假。這批單體智慧公廁已過了1年的維保期,由于一些智慧設備故障頻發、維修成本較高,他們將部分自動感應裝置換成了手動裝置,還有一些智慧設備無法被替代,需要統一采購。
場景3:智慧養老地圖“失準”
“青島養老地圖”是青島市民政局推出的一個養老服務信息綜合平臺,集合了我市全部養老服務機構、助老食堂的信息,還可以直接預約入住養老機構或簽約家庭養老床位。但有市民反映,“青島養老地圖”上的部分信息不準確、不全面。
市民鄭先生反映,他在“青島養老地圖”上檢索到市南區紅島路31號有一家助老食堂,但去了后發現食堂早已停業。
記者在“青島養老地圖”上看到,鄭先生反映的助老食堂名為“幸福之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營業時間為10:30-14:00。記者在營業時間到訪該食堂,現場大門緊鎖。記者多次撥打平臺上公布的食堂電話,始終無人接聽。附近居民介紹,這處食堂已經停止對外經營一年多了。
剛搬到廣饒路小區居住的任女士也反映,“青島養老地圖”上標注的位于市北區延安路28號的廣饒路社區養老服務站已經搬走。記者從廣饒路社區了解到,因房屋到期退租,廣饒路社區于今年3月29日搬至松山路10號辦公。由于新址沒有合適的空間,暫未開辦新的養老服務站。市民若需要相關服務,可以前往附近的登州路社區養老服務站。
記者體驗中還發現,“青島養老地圖”上雖然集合了我市全部養老服務機構的信息,但公布的信息比較籠統。例如,市民普遍關心養老服務機構的房型和相應的價格,而平臺只公布養老服務機構的價位區間,且區間跨度很大,價格對應不上房型,缺乏參考性。另外,在“青島養老地圖”的官方介紹中,該平臺具備查看養老機構空余床位的功能,但實際上,這一功能并未實現。
“想要了解具體價位、房型、空余床位等信息,還要自己打電話。”幫家人挑選養老院的孫先生希望“青島養老地圖”能提供更加詳細、準確的信息,并及時更新。記者注意到,“青島養老地圖”上沒有標注平臺方的聯系方式,也沒有用戶反饋或報錯的渠道。
記者將這些情況反映給青島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負責“青島養老地圖”平臺的管理,平臺上的各個經營主體信息由經營者自行上傳維護。今后,他們將跟進了解情況,對平臺信息上的錯誤作出修改,優化用戶體驗。
記者手記
用智慧建設好“智慧城市”
近年來,線下、線上的智慧場景層出不窮,新型智慧城市的觸角延伸到百姓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智慧設施、智慧平臺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部分設施“失能”、平臺“失準”,也給市民帶來不便和困擾。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也需要腳踏實地的穩步推進。在智慧設施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設施的質量標準以及規范維護管理機制,及時發現軟硬件短板并改進完善,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在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時,要注重數據準確性和功能完備性,暢通意見建議反饋渠道,持續提升用戶體驗。
只有把智慧設施管好、用好,確保智慧平臺便民、利民,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紅利,切實提升獲得感、幸福感。